全球最大服飾零售商Inditex,向來以「快」聞名於天下。以旗下ZARA為例,全球逾1,800間分店,每兩個星期訂一次貨,分店落單後,48小時內貨品即可送到門口。前線人員會定期收集顧客喜好,西班牙總部接收到後,最快兩、三星期就可把產品設計好兼生產埋,準備付運。
Inditex靠這model,顛覆了大眾時裝市場,大股東因此成為全球第三大富豪,和其他搞科技、能源生意的老闆平分秋色。不過,近年已有分析開始質疑,Inditex模式係咪已達「人類極限」。尤其是過去十年幾乎每日開一間舖,舊年在全球已賣出了超過9億件衫。當規模大到咁嘅地步,複雜的供應鏈仲應唔應付到?
Inditex要和時間競賽,必需想辦法壓縮生產與銷售間的時間差。其中一個重要元素,是把設計、造版、生產過程,盡可能集中在同一地區進行。集團現時逾六成產能,就是位於西班牙、葡萄牙、摩洛哥等南歐或北非國家,方便靈活操作。不過,集團發展到今日,要繼續擴張,必須集中拓展中國等新興市場。如維持現時主力在南歐生產的模式,運作上係咪依然make sense?
ZARA如要延續其增長故事,相信必須在亞洲找尋更多符合其模式的供應商。邊間公司可調整自己,做到呢班快速時裝客仔嘅生意,前途將無可限量。
海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