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策解碼:國企改革淪為空話

國策解碼:國企改革淪為空話

三中全會提出,以發展混合所有制進行國企改革,即是要民企老闆出錢,買入國企股份,共同經營。不過,民資在內地向來弱勢,參股國企後,權益可能全無保障。中央提出概念已超過半年,但在全國宣傳機器造勢下,至今未有一宗成功案例,證明有錢人並不是蠢人。如果中央的國企改革方案還是以混合所有制為賣點,恐怕不會有進展。
由發改委負責的《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指導意見》,是國企改革總綱領,但一直難產,內地傳媒披露,可能要延到明年才能發佈。
之前不少央企和地方國資委都曾推出混合所有制方案,但都受到民企冷待,令發改委的總方案要「打回頭」。
有機構曾在4月的博鰲論壇,向內地民企老闆調查,超過九成對參與國企改革沒有信心,擔心沒有話事權。而在2000年上一輪國企改革中,不少民企老闆都背上侵吞國有資產的罪名,最後鋃鐺入獄,更令人難有信心。
民資入股國企已經有先天性劣勢,在目前方案中,石油、電訊龍頭甚至只准民資入股利潤較低環節,例如管道、加油站、基站等,在厚利環節仍維持壟斷,更加證明誠意有限。國企的弊病在於政企不分和維持壟斷,亦是其根本利益所在,很難讓步。中央以混合所有制模糊視線,讓外界以為有實質改革,但民企亦不會輕易上當,最終改革可能打回原形。

記者:黃尹華

【我撐公投】網頁:
http://622popvote.appledai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