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為趕搭半年結尾班車,30隻新股一窩蜂上市,創自1994年有紀錄以來單月最多,但多並不代表好,專家指新股質素良莠不齊,加上市場近日成交疏落,建議散戶慎而選之,具話題性的股份未必為佳,而人人有份的新股,首日沽壓較大。
記者:林靜 馮健鏗 莊程敏
在這輪新股狂潮當中,不乏具話題性的股票,如由名模林志玲代言的都市麗人(2298),但曝光率與股價表現卻不成正比,最終需以下限定價,其暗盤價昨日更倒跌1.94%,收報3.53元。今日掛牌的暢捷通(1588)及長港敦信(2229)即使分別超購209倍及0.32倍,但卻齊齊一人一手,前者昨暗盤僅升約2%,後者潛水3.6%。連同昨日上市的中州證券(1375)及泛亞國際(6128)皆人人有份,但最終雙雙陪跌。
鴻福堂 富臨 趕上車
不少本地品牌亦趕「上車」,如截至昨日錄得121倍認購的鴻福堂(1446)、以上限定價的恒發洋參(911),還有擬下周一招股的盛諾(Sinomax),以及剛遞交上市申請文件擬集資最多11.7億的酒樓股富臨集團。
本月新股氾濫情況空前,單計已上市新股已有9隻,再加上已完成招股新股有8隻、正在招股者8隻、以及市傳將在本月底前招股的Sinomax、依路波、盛力達、與計劃在本周五路演的中國飛機租賃及聖牧奶業,連同傳聞趕上市新股,合共在本月招股的新股或高達30隻。
本報按港交所(388)提供的新上市公司報告,粗略統計過去20年數據,2011年12月及2010年9月兩大招股高峯月份,新股數目仍不足20隻,意味本月新股數目已創出歷史新高。不過,累計多隻新股總集資額仍不足200億元,還不及本季初煞停招股的萬洲,當時擬集資超過400億元的一半。
德勤中國全國上市業務組聯席主管合夥人歐振興認為,6月份新股集資數目創出近十多年新高,主要是三個月前不少企業衝刺交表,企圖避開4月1日起生效的上市申請披露新例。加上沒有像去年般,有中國銀根緊絀、聯儲局收水等負面因素,以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稱經濟增長可保7.5%,令新股市場信心回升。
名氣大或者有優勢
要在新股尋寶,大學教授曾淵滄表示,可考慮在最後一日入飛,超購倍數越多,首日上升機會較大,但坦言,壞處是不能借孖展。若以借孖展抽新股,則應考慮集資額約1億元或以下的股份,「細細粒,易啲炒上」,看好環保、醫藥概念新股。不過,訊滙證券行政總裁沈振盈認為,新股名氣大有優勢,指翠華(1314)首日有好表現,短線可留意鴻福堂。
【專家意見】
城大工商管理碩士課程主任 曾淵滄
「想短炒新股,可考慮在最後一日先入紙申請,多人抽嗰啲首日升嘅機會大。若想借孖展入場,可考慮細細粒公司,因較易炒上。」
訊滙證券行政總裁 沈振盈
「出名點都有優勢,就如之前米蘭站、翠華等,首日都有好表現,鴻福堂短線都可留意。但規模擴大後,要關注佢哋租金問題。」
【我撐公投】網頁:
http://622popvote.appledai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