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6.22全民投票,你和我可有另一個同樣人人平等、容易參與、直接選擇的表態方法?
民意調查即使規模再大,也不是一個全無篩選全民參與的表態方法,所以不可以與「民間公投」相提並論,充其量只可以視之為評估當時民意的一種統計方式,兩者的性質與功用絕對不可以互相替換或補足。
先說投票。由昔日立法會議員辭職變相五區公投到如今的全民投票,中央及特區政府當然不希望社會動輒舉行各種「變相公投」,因為參與的總人數一旦達到臨界點,當局即不可以視而不見或冷淡對待。況且此風一開,各式各樣的民間全民投票一定陸續有來。
繼說佔中行動。戴耀廷提出構思時,本來沒有幾個人留意,及至佔中三子出頭,社會的反應也是靜觀其變居多,直至中方及建制派合力批評施壓,把佔中行動對個人以至香港的影響「無限上綱」,才造成了今天雙方壁壘分明、群情洶湧的混亂局面。
在6.22投票之前,泛民別出心裁主辦十八區毅行,找來多位元老級民主鬥士領導或參與,但支持者及傳媒的報道都寥寥可數。最後仍有這麼多人參與公投,可見投票者早已立定心意,他們的立場取態,不單對佔中舉足輕重,也會是特區政府能否繼續有效管治的一大因素。
佔中三子有了這個民意基礎,除非有人能破壞他們堅持的「愛與和平」表態與施壓方式,否則佔中行動將應更有信心可以獲得廣泛性的支持。過去一直狠批佔中與公投的建制派,如果不能為這股民意提供出路,他們的進一步批評和打壓,只會令更多本來中立及沉默的大多數選擇表態和加入反對建制派的行列。
6.22投票是佔中公民行動的第一波,民意若仍沒有出路,而中央及特區政府亦只懂一味收緊對各類公民表態行動的箝制,令雙方的談判迴旋餘地和互諒互讓空間越變越小,公民的躁動與對抗性行動自然不斷升溫。
民間全民投票的第二波,會在特區政府推出建議的普選方案之後,如果這方案不獲全民投票通過,佔中行動便會付諸實行。第一波投票的人數越多,第二波投票的公信力將會越大,所以香港人應把握機會,把個人對普選的立場盡快透過投票向特區政府表達,否則日後未必再有另一個同樣平等的表態途徑。
把集體表態抹黑為顛覆篡奪,把公民抗命定性為公民革命,是既得利益者意圖控制普選結果及維護集團與個人利益的手段。建制派批評若選出一個不愛國的特首治港,不但會出現憲制危機(中央不會接受),更會令香港的經濟發展永遠沉淪。但換上了今天大力狠批支持無篩選普選的愛國人士治港,香港又可會長治久安,又抑或是更永無寧日?
今天香港社會的種種不公平現象人所共見,透過推行沒有篩選的普選,會是說服香港人此地仍有公平制度和撥亂反正可能的有效方法,如果他日引入的新普選制度仍由一小撮人隨心所欲想甚麼說甚麼做甚麼,這樣的一個制度,香港人可會要得甘心?
周信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