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竊聽風雲3》的片名沒有副題;如果需要,考慮:「原居民悲歌」。
電影未出街,前頭宣傳,以幾個原居民出位代表之深入民心形象宣傳;單從外表看,可圈可點,塑造非常成功。入戲院看戲,原居民羣相更入心入肉,形似神似;不老土、未算時尚,非大陸、比慣見港人多了點刺眼,過癮!
沒興趣入場看戲,身為原居民,明白一般市民大眾甚至媒體總戴有色眼鏡,專看某幾個出位代表言行,從未關注背後以十萬計原居民的心聲、處境、被誤會、被騎劫……等等事實。絕大部份原居民早已習慣沉默,誰都清楚政治與財閥最終會將我們完全淘汰、消滅、從內腐爛而外;三部曲:家園巨變、離鄉別井、留下不盡不實片言隻語印落歷史。本來土地的主人變作過客,猶如美國印第安人。
悲觀?絕對!
《竊聽風雲3》旁白:「……1972年,為免原居民阻止發展,推出丁權交換……」這兩句是什麼垃圾?甫開始已將原來事實完全扭曲!
英國政府有遠見,看到鎖國後香港擁起碼數十年位置重要性,需發展界限街以北的新界,而土地大部份為原居民擁有,政府推出原屋地可重建新屋,原農地繼續耕種不得建築新房(除非政府聯手發展商),面對缺乏居住空間,唯有破壞古蹟將老房子推倒重建。人口增長,在自己土地被騎劫,不可蓋屋,爭吵理論下,港英政府才作出丁權方案。
聽來大方,可知絕大部份原居民空有丁權而無丁地可建屋,更背負祖堂擁物業田產,不得申請幾乎任何福利,包括新移民落地即可獲得之綜援、公屋等等。
《竊聽風雲3》監製及導演莊文強與麥兆輝因憤怒而拍。你以為原居民不憤怒?看着電影描述新界人脈的複雜,卑賤,無奈眼見美好原野田園被貨櫃場化,車場化,貨倉化一塌糊塗,環境非人可居!你以為我們不希望活在「土地不是用來買賣,是用來耕種」的宏願?
電影拍出了財閥聯同一部分為斂財原居民不擇手段的恐怖作法,也拍出另一部分期望家鄉永遠青山綠水老百姓,猶如主題曲:是誰令青山也變?變了俗氣的嘴臉!
都心知肚明,卻不煩厭一再問詢:家鄉何以淪落至此?
財閥、政府、鄉霸聯手投下發展炸彈,一切歷史、文明、倫理、鄉情澈底改變,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