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盃攝影師 一企見紅

世盃攝影師 一企見紅

世界盃踢得如火如荼,球迷當然希望到現場親睹球員風采,美聯社攝影師張建邦四年前於南非世界盃,坐在最近球場位置,近距離觀看球員英姿,更用相機拍下不少精采一瞬。不過不說不知,原來世界盃攝影師一樣有機會做「紅牌阿姑」,一站起來,即時見紅出場!
記者:韓繼聰
攝影:楊錦文





張建邦 美聯社攝影師
1999年入行至今,具15年專業攝影經驗,曾拍攝世界盃、亞洲盃、奧運會等多項世界性大型運動賽事。

南非世界盃作品

這是北韓對葡萄牙分組賽一役,張建邦:「現場拍攝,非常緊張,又要應付天氣問題,非球迷想像中過癮。」

被安排跟隨北韓,有機會看到同組的巴西、葡萄牙等強隊,卡卡當年還是巴西主力。

科特迪瓦每有角球,因杜奧巴是球隊靈魂又善頂,故張建邦會第一時間瞄準他。

四年前的C朗仍較「獨食」,他一上腳時,鏡頭只須盯着他便可。

球場以外,張建邦亦會拍攝觀眾和球迷,人人手舞足蹈,足證氣氛熾熱。

球迷如何全情投入,張建邦透過鏡頭一一留影。

「四年前到南非世界盃參與拍攝工作,全公司出動了七十多名世界各地的攝影師,每場比賽最少有四至六人在場,重頭賽事當然更多。我被安排跟進北韓隊,連他們練習也要拍攝。」或許你會覺得北韓只是當屆魚腩,但心水清的球迷一定會記得,當年與北韓同組的卻是巴西、葡萄牙和科特迪瓦,張建邦笑說:「其實很幸運,三場分組賽已能以幾步之遙近看C朗、杜奧巴、卡卡幾個頂級球員獻技。」球迷們是否已聽得心癢癢,想立刻飛到巴西?
球賽講求戰術,他們亦一樣,攝影師分佈球場四角,許可的話,會多放兩名攝影師於兩側橫邊觀眾席:「觀眾席上的兩位攝影師可以最宏觀拍攝球賽,亦可捕捉教練、球員進場的正面照;邊線近角位是拍攝球賽最佳位置,距離近、角度廣闊、不怕被遮擋,所以多被我們這些國際性通訊社早早預留霸佔。」每個攝影師同時伴隨一個技術人員,負責傳相並即時解決技術問題,同時球場亦設兩名圖片編輯,即時收發各攝影師作品,並統籌工作,職責一如教練領隊,攝影團隊在球場的編隊排陣,就如營運一支球隊般有系統。

每位攝影師所佔位置不多,而且有固定編號,一站起來就要做「紅牌阿姑」,即時離場,非常嚴格。

三機三鏡包抄 半場換拍攝戰術

團隊戰術後,便是個人準備:「賽前四小時要到球場,安檢花了很長時間,之後便是set機,三機三鏡是基本,一機配廣角鏡放於龍門後方,設定遙控,在場相機太多,最危險是跟別人撞頻道,必定要小心設定。之後就是兩部隨身機,一機配200-400mm鏡頭,禁區外全由它『守』着,若進了禁區就換另一70-200mm鏡頭的相機『包抄』。」這配備基本上已能覆蓋球場所有位置,開波後5分鐘是他們的重要時刻,無論賽事如何,5分鐘內必定要有第一批相發佈,遲一點都不行。
拍攝秘訣方面,他透露一個簡單戰術,就是上半場P,下半場M,說的是相機曝光模式:「球賽多數在黃昏開賽,上半場陽光充足但變化極快,易有光差、色溫不一等問題,戰況瞬間萬變,用自動的P Mode較易拍攝;到下半場天開始黑,燈光光線統一,就可以用回常用、控制自由的M Mode,隨時調整拍攝所需。」
拍攝得世界盃,攝影師當然要對足球有一定認識,「要拍到精采相片,攝影師的『預視力』不可缺,了解球賽戰術、球員踢法正是不二法門。」張建邦舉例:「當年杜奧巴仍是必然正選的科特迪瓦,每次角球都是瞄着杜奧巴來開的,想影攻門或入球,盯着他即可。」他亦建議拍攝足球比賽時,不妨把相機的對焦反應設慢一點:「球員動作太快,我們通常會以球員身體對焦,對焦反應慢一點就不易因球員動作太快而走焦,同時亦要善用長鏡上的鎖焦鍵。」

球場有專業技術人員幫助攝影師即時傳相,分秒必爭。

相片凝住北韓鄭大世(後排中)感動落淚一刻,絕對比影片更深刻感動。

追蹤北韓隊 球員「消失」大緊張

球員從後攔截和蓄意傷人,領紅牌是常識,但原來攝影師同樣有機會做「紅牌阿姑」。「世界盃有極多攝影師同時工作,每人只有一個固定位置,位置窄得換機換鏡都有難度,還有一條天規,就是不能站立或離坐,以免妨礙其他人拍攝,賽前已有警告,誰只要一站起來,就會即時趕出場!」不過他說攝影師個個都經驗豐富,亦沒有球員般衝動,所以未見過有人「收紅牌」。
張建邦被分配跟隨北韓隊拍攝,亦有趣事一則。話說北韓少有地打進世界盃,南非世界盃是該國第二次參與,加上背景神秘,傳聞極多,甚麼國家隊隊員月薪只有12元人民幣、輸波回國要當礦工等等。有天練習,傳聞說北韓隊少了兩名球員,有人更說他們為了「脫北」已偷偷離隊,他說:「這比球賽還緊張,因為已由運動轉到國際新聞層面,人人四處打聽消息。」最後當然是虛驚一場,但卻成了他球場外最難忘事。
說了那麼多,場外場內都看似精采萬分,問他今年沒去巴西會否可惜?他第一時間說不:「現場氣氛熱烈是熱烈,但畢竟有工作在身,人處於緊張狀態又如何享受賽事?還有,你以為坐得越近就越精采,但坐得近反而很難看清整場球賽戰況,再加上天氣不定,所以試一次就夠了。今屆我寧願坐在家中又或跟朋友一起,邊飲啤酒邊看球賽,有慢鏡又有特寫,更加好看。」問他今屆心水,他選自己最愛的阿根廷,還有近年強勢的德國,而暫時看來,德國似乎最有霸氣。

個人裝備

設置遙控器,並把觸發器固定於隨身機鏡頭前,便可雙手同時控制兩機。

16-35mm廣角鏡則多用於龍門後的遙控相機,或應付萬一球員跑到場邊的情況。

拍攝位置不多,單腳架比三腳架慳位,亦更方便和富機動性。

兩機隨身,分別配上70-200mm和200-400mm鏡頭,應付禁區內外戰況。

上帝之手 必然經典

「球賽是動的,相片不能像影片般完全記錄每一刻過程,但相片卻能凝住球員一刻的表情,給予觀眾更大衝擊和感受。」要他選最經典的世界盃相片,張建邦二話不說選:「1986年的『上帝之手』。」這張相是Bob Thomas經典作品,「選這張相,一來因為阿根廷是我愛隊,二來當年相機沒現在般先進快速,這相片卻見證到一個富爭議性的歷史時刻,表現到攝影師的觸覺和技術。」


識睇 一定睇蘋果嘅足動世盃:
http://worldcup2014.appledai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