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5月曾刊文,稱要突破中等收入陷阱,需要改的多是重大和敏感問題,不少觸及深層次社會矛盾。不過,中央多項經濟改革至今「唔湯唔水」,顯示體制頑疾仍在起作用。內地傳媒最近報道,李克強已多次為「政令不出中南海」拍枱,加上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的改革路線又自成一套,在兩人不齊心之下,中國要擺脫中等收入陷阱機會大減。
改革需要觸動利益,但三中全會至今,中央的改革措施都被利益團體輕易拆解。國企改革方面,石油、電訊龍頭只是將部份利潤較低環節,如管道、加油站、電訊基站引入民資,營造市場化假象,實質在厚利環節仍維持壟斷,引入民營注定白做。金融改革方面,中央去年至今屢次出手,意圖化解實體經濟資金短缺問題,但民企融資成本至今居高不下。美銀美林報告指,即使定向降準所釋放的資金,亦未必會定向流入三農、小微企業,最終可能會通過種種管道流向房地產等領域。換言之,以中國的劣根性,內地隨時有大批「偽三農」、「偽小微」企業騙取銀貸,然後又用資金炒房炒股放貴利。
李克強上任之初曾有多番令人耳目一新言論,但至今仍受政策難以落實困擾,顯示改革舉步維艱。習近平自任中央財經小組、深化改革小組組長,意圖獨攬經濟決策權,更令外界難以適從。內地過往經濟增長模式已經難以為續,加上人口急速老化,要突破中等收入陷阱本身已難,如再受體制、路線問題拖累,機會更加渺茫。
記者:黃尹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