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媒號召13億人公投?(自由撰稿人 蘇鋒) - 蘇鋒

官媒號召13億人公投?
(自由撰稿人 蘇鋒) - 蘇鋒

全民投票的結果並未揭曉,遠在千里之外一直鼓吹威權主義與民族主義的《環球時報》就迫不及待的發表社論,在《人民日報》之外扮演黨國喉舌的馬前卒,狂傲直指「公投人再多也沒13億人多」。這種粗暴的以人口絕對數量來裁定勝負的原始衝動,可見其來自基因的思維。文章又稱在香港政改問題上,然而《環時》又憑甚麼可以代表13億中國人?再者,在中國內地政改的核心問題是,13億中國人是否也要有發言權。
《環時》發表的言論正是它一以貫之口吻和風格,可亦反映出北京部份權勢對佔中的態度。作為龐大的中央專制與威權政治實體,它本能地討厭所有試圖「犯上作亂」者,力圖將他們壓倒在五指山下。只不過,香港並非內地,維穩的國家機器,並不能像它在內地一樣暢通無阻。
《環時》一方面鄙視全民投票與佔中,認為不足為懼,但另一方面卻又嚴肅地對待,然後子虛烏有地抹黑。例如,作者們連一張真正選票都沒摸過,卻污衊全民投票人數是「作弊」和「偽造」,認為「全世界還沒聽說過用網絡投票來做重大政治決定的」。作為一份打着「環球」旗號的報紙,本應該通曉世界政治風雲,卻在代表着中央政府發聲的社論裏表現得無知無畏,豈不怪哉?
試舉數例:遠在北歐的愛沙尼亞共和國,早在2007年就使用網絡投票選舉國會;而法國在2012年的立法選舉中也採納了網絡投票渠道;又如剛剛過去的歐洲議會選舉也通過網絡應用程序以增加選民投票率。如果《環時》稱不上「環時」的話,那麼,不妨去看看中國內地的例子:2006年8月5日,上海寶山路街道居委會換屆選舉就首次通過電子與網路投票實現。如果《環時》既不知中國之小,又不懂世界之大,那麼應該在補足自身的無知之後,再去充當威權政治與民族主義的辯護人才是正道。
6.22全民投票以及佔中運動,自投入運作以來持續遭到建制派、本港所謂「愛國」、「愛港」組織,與中央政府及其御用學者們的不懈攻擊與抹黑,想必在香港民主運動史上所罕見。全民投票是在政改協商僵局下,泛民以創意,通過實實在在的收集民意,向特區與中央政府表達港人希望真普選的願望。
北京官媒,與港府一眾高官以及建制派們如出一轍,揑準了香港社會「沉默的大多數」的脈搏,宣傳佔中會破壞香港形象。然而,一個真正的成熟的主流社會,又會如何因為佔中就混亂如麻?美國人佔領華爾街運動持續數月,也未見得美國亂了;台灣學生佔領立法院,也未見台灣社會亂了。
問題在於,佔中還未發生,佔中也不是目的,而是不到萬不得已而不得為之的一個公民抗命。那麼,如果真正要阻止佔中的發生,首要應當摒除的是對公民提名的敵視,以真正的有商有量拿出各方均可接受的政改方案。只不過,從中央政府{一貫的作風來看,首要任務仍然是以「胡蘿蔔加大棒」的策略從話語權和社會認知上瓦解、阻遏佔中;如果不能阻止,則屆時將可能造成的混亂歸咎於佔中人士,收拾所謂理性市民的人心。
然而,如若佔中不可避免,屆時人心向背,恐怕不能如中央所願。2003年的七一大遊行,50萬港人上街的力量不是不可複製,全民投票的參與人數已突破這一歷史峯值。此時仍然強硬相對,後果會是怎樣?

蘇鋒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