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顧問kingmaker(資深傳媒人 盧峯) - 盧峯

軍事顧問kingmaker
(資深傳媒人 盧峯) - 盧峯

不管美國總統奧巴馬自願還是怎樣,但他派出三百名軍事顧問到伊拉克協助打擊遜尼派游擊隊的做法顯示,他及國安團隊至少明白國際政治的硬道理:無兵在手甚麼也做不了!
國際政治講的是實力。軟實力如文宣、造勢當然不可少,但在關鍵時刻,決定大局的一刻,還是硬實力包括錢及軍事力量最管用,最能爭取話事權、話語權,在談判桌上也文也武。二次大戰中後期,英國首相邱吉爾一直希望在希臘、巴爾幹半島開闢另一戰線,直殺入東歐腹地,這一方面加快納粹德國的死亡,另一方面則可以跟挺進中的蘇聯抗衡,避免蘇軍控制東歐全局。可惜,美國方面只想盡快結束戰爭,不太考慮戰後格局,不肯在東南歐再開戰線。結果戰後整個東歐淪為蘇聯附庸,英、美兩國無權無力置喙。
2011年美國自伊拉克全面撤軍後,伊拉克馬利基政府不願跟美國簽訂軍事協定讓少數美軍留駐,美國自此除了少量防衞大使館的海軍陸戰隊外,再沒有軍隊留駐。奧巴馬本身也不介意這個情況,因為他上任的其中一個承諾就是要bring the boys home,就是要擺脫前總統小布殊留下的爛攤子,退兵正合他意。
可惜,中東的亂局絕不是三朝兩日的事,中東地區的部族爭鬥以至戰爭是上千年的事,當政權轉移時,新仇舊恨便很容易來個總清算,一次選舉、一紙憲法根本解決不了,還得靠槍炮擺平,還得兵戎相見。今次遜尼派武裝組織佔領第二大城市Mosul,再直逼巴格達,不但把伊拉克政府弄的手忙腳亂,要急忙求援,美國也有點措手不及,不得不緊急撤走部份使館職員,以防巴格達真的守不住,要像當年西貢陷落那樣倉皇撤退。
到了這個時候,美國政府顯然明白沒有軍隊、武裝力量在中東根本管不了事,再多的穿梭外交也沒作用。儘管有點遲疑,奧巴馬還是決定派軍事顧問到伊拉克,以增強美國對局勢的影響力。
千萬不要小覷這300個軍事顧問,他們背後還有美國軍火庫的各種高科技武器、戰機、導彈。只要他們抵埗,就可以作為美軍的耳目,對遜尼派武裝部隊作針對性打擊。事實上遜尼派武裝力量戰鬥力有限,武器陳舊,訓練不足,根本不容易在陣地戰、攻城戰佔優。假若美軍透過無人飛機及其他武器集中打擊他們,游擊隊根本難以開進巴格達,並隨時會受重創。
壓制遜尼派游擊隊,只是300個軍事顧問的其中一個任務,同樣重要的是,他們將成為介入伊拉克內部事務,向馬利基政府施壓的重要力量。透過跟伊拉克軍事協作,這些軍事顧問不但可以把部份伊軍將領拉攏過來,不但可以大大增強美國對軍隊的影響力,更可以起政治牽制作用,成為反馬利基力量或其他政治人物的後援。事實上,過去美國在拉丁美洲派駐了不少軍事顧問,他們一方面助軍政府或強人政權對付左翼游擊隊,另一方面則成為監察、操控這些政府的力量,很多拉美「強人」,如前巴拿馬總統諾列加,不過是軍事顧問的傀儡而已。
伊拉克的300個軍事顧問,未必能像八、九十年代拉丁美洲的美國軍事顧問那樣予取予攜,但在馬利基不穩及人心思變下,軍事顧問大有可能負起 kingmaker的任務。而只要這些軍事顧問能在伊拉克軍、政圈有效運作,美國便沒必要再大舉進軍伊拉克了。

盧峯
資深傳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