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時花濺淚 - 鄧小樺

感時花濺淚 - 鄧小樺

電影《逆權大狀》,在這個時候看來,份外動情。電影以南韓自殺的前總統盧武鉉事跡為藍本,(片中角色名為宋宇碩),主要集中在盧氏前半生的關鍵轉折,如何由「釜林事件」擔當被誣告的學生之辯護律師,而由拼命賺錢的稅務律師變成為人權而奮鬥者的故事。
提起韓國又和社運有關,我往往是想到光州事件和自殺以抗議WTO的全泰壹等壯烈事蹟,但《逆》在慘酷之餘幾乎是兵不血刃,尤其對死亡處理得非常柔軟。原來,盧武鉉於2009年困於貪污醜聞,自殺身亡,對南韓上下造成了震動,曾經批評過他的人大量回轉,觸發了對現政府的大規模抗議。或者,電影希望在此發揮縫合社群的功能:提醒大家人權、民主、憲法的基本原則,回到社會運動追尋理想的初衷。
電影無疑有點美化,但基本的技巧到位。例如,電影裏有三次宋宇碩在廁所裏對鏡洗臉,第一次是妻子生孩子時他要把身上的地盤灰塵洗去;最後一次是在辯護過程中遭受政府機器抹黑而被扔雞蛋;均是他在困難中重新肯定自己的身份與志向,而第三次更有本來鄙視他的記者把身上的乾淨西裝給他換上以示支持,顯示電影並非肯定個人主義的英雄,而是從集體的角度出發。電影裏有兩組鏡頭是充滿情味地拍攝書籍的:一是宋寧可食霸王餐都要省下錢來把書贖回,日工夜讀要考到律師牌照,那時書是拯救他的工具;另一是他徹日翻讀被標籤為「顛覆書籍」的書本,發現那些是純粹的知識和文學書籍,它們變成用來給無辜者羅織罪名的工具,等待他的拯救。只有高中畢業的宋宇碩曾經鄙視那些搞學運的大學生,這裏面有一種庶民對精英的敵意;而在為大學生辯護的法庭上,他指出國家的政治審查機構把馬克思主義書籍如卡爾的《何謂歷史》列為顛覆書籍,但這明明是各間大學裏的指定參考書,宋直諷「那麼在名牌大學裏畢業的政府檢控官和法官,不也成了顛覆份子了嗎?」這裏的關鍵在於,找到了庶民對權威和精英之仇視敵意的正確對象:要針對不是學生,而是真正的掌權者。通過這些細節的呼應和情味鋪展,電影完成了左右的縫合,把向上爬的平凡欲望與追求平等與人權的理想接通起來。
在這時勢看《逆權大狀》為何特別動情呢,無非是因為我們也身處在一個藉國家之名而壓制人權的時代。冷戰極端形態的「國家安全法」凌駕憲法,成為隨時監控及凌辱人民的「例外狀態」,其中的黑暗籠罩感,目見議會暴力、科技暴力、警察暴力的香港人,觸動尤深。
《逆》由典型俊美羸弱韓男的任時完飾演被誣告為「共產黨人」的大學生,當他被拷打到遍體鱗傷時,特務頭子揑住他的臉問,「你相信什麼?」他一時回不過神來,迷茫地囁嚅:「相信……存在主義?」馬上又被浸入水中受刑──秘密警察就是要他回答「共產主義」,而這誠實和信仰知識的大學生,根本不能理解。最近傳出6月13日立法會外的社運人士遭受警察私刑,據說警察在過程都是一邊打一邊喝問他們是否黑社會。如果那種恐懼是要任時完飾演才能令人切身體會,那麼也許《逆》可以敲醒更多香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