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動旅遊賺大錢 各地爭申遺

帶動旅遊賺大錢 各地爭申遺

中國於1985年加入《保護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公約》,自1987年首次成功申報起,差不多每年申報均有數個項目入選世界遺產。由於世界遺產帶來龐大經濟利益和榮譽,各地政府不惜重金,形成一股申遺熱潮。
在地方官員眼中,只要有了世界遺產這塊「金牌」就可帶動旅遊賺大錢,1997年成功申遺的山西平遙古城,1998年門票收入由申報前的18萬元(人民幣.下同)躍至500多萬元,翻近30倍。雲南麗江古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後,旅遊收入達13億元,佔到當地GDP的50%。
有官員曾透露,各地政府為贏得「世遺」金招牌,每年共花費約3億元。有的地方還為申遺肆意遷拆村落,引發騷動。有地方當局成功申遺後,更將世界遺產當作搖錢樹,忽視保護管理造成破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對周口店遺址坍塌、麗江古城的開發表示關注和警告。

針對中國「申遺熱」設限

2001年,世界遺產委員會作出針對中國「申遺熱」的決定,規定每年入選項目提名限制為30個,每個國家每年最多只可有一處地方入選世界遺產。2004年調整為每個國家每年可申報一項自然遺產及一項文化遺產,提名總數改為45個。
中新網/《蘋果》記者

絲綢古道上的莫高窟,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當之無愧。

識睇 一定睇蘋果嘅足動世盃:
http://worldcup2014.appledai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