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人民銀行將於7月中公佈今年第二季外滙儲備規模,外管局官員率先披露將突破4萬億美元大關;相當於去年全球外滙儲備的34.3%。經濟師認為4萬億美元實屬偏高,1萬至2萬億美元已足夠,又預期中國外滙儲備增長勢頭將持續放緩。
記者:周燕芬
其實4萬億美元有多大威力?可以讓中國再推出六次4萬億元人民幣刺激經濟措施;可以買起28間市值達1,395.55億美元的騰訊(700);較全球首富墨西哥電訊大王埃盧擁有的785億美元身家高出50倍。若對全國13億人口平均分配,平均每人可擁有3,078美元。中國擁有外儲之多,較第二位的日本高出2.1倍。
數字偏高難管理
不過多未必是好事。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外儲已達偏高水平,難於管理經營,保值壓力亦大增。
中銀香港經濟及政策研究主管謝國樑認同,外儲再升亦沒有意思,沒有多大用途。國家總理李克強亦曾坦言,比較多的外滙儲備已經對中國造成很大負擔,因為它要變成本國基礎貨幣,影響通脹。
怎樣才是合理水平?連平及謝國樑均認為1、2萬億美元可算合理水平。連平指一般外儲能應對三個月外貿需要,以及資本流動需求便可以。因此外儲應控制增量,甚至適當下調。
謝國樑建議更善用這筆外儲,於國際上購買大宗商品、高科技技術、自然資源;要配合國家長遠發展戰略需要;擴闊投資範圍至金融、黃金、文化產品等;讓更多機構經營外儲。
4萬億美元的外儲投資回報表現,謝國樑認為難有理想回報,因為單是投資於低息美債規模便達1.26萬億美元。
外管局國際收支司司長管濤曾表示,中國外滙儲備收益率高於被投資國通脹率,不存在虧損問題,而美國5月通脹率為2.1%。
外儲增速料放緩
由於貿易順差、外商直接投資及熱錢流入,令中國外滙儲備不斷推高,不過增速已顯著放緩。當中國外儲由2萬億增至3萬億美元,只用了約兩年時間;但由3萬億增至4萬億美元則用了約3年時間。
謝國樑解釋,因為過去數年中國勞動及土地成本顯著增長,令外商於內地直接投資活動增長放緩;同樣外貿順差亦在收窄,中國貨品於全球競爭力正減弱。展望未來走勢,連平預期增速將明顯放緩,因為人民幣未來大幅增值空間不大,熱錢流入減慢;加上中國企業走出去,資本亦加快流出。
【我撐公投】網頁:
http://622popvote.appledai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