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哈大會表決通過 促須治理水質絲綢之路 京杭大運河列世界文化遺產

多哈大會表決通過 促須治理水質
絲綢之路 京杭大運河
列世界文化遺產

被稱為「人間奇蹟」的中國京杭大運河和連接中西方的貿易古道「絲綢之路」,昨天雙雙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正在卡塔爾首都多哈召開的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昨審議並表決通過中國提交的「大運河」申遺申請。同日,由中國、哈薩克和吉爾吉斯三國聯合申報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路網」也被獲准躋身世遺之列,成為首例跨國合作、成功申遺的項目。

大運河和絲綢之路申遺成功,令中國世界遺產數量增至47處,直逼擁有49處世界遺產的「世遺冠軍」意大利。昨日的大會在聽取中國對「大運河」歷史、作用及現狀等陳述後,各方代表闡述意見,有代表要求中國還須治理大運河水質,改善周邊環境。大會主席、卡塔爾公主瑪雅薩根據會議表決結果宣佈「大運河」申遺成功。被列為世界遺產的「大運河」涉及沿線京津2個直轄市、6個省、25個地級市的27段河道和58個遺產點,河道總長1,011公里。大運河是世界上開鑿時間較早、規模最大、線路最長、延續時間最久的運河。

甘肅敦煌是絲綢之路上的歷史名城,遊客騎駱駝遊覽敦煌鳴沙山。

絲路首跨國申遺成功

由中哈吉三國成功申遺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路網」,自西安到中亞地區,全長5,000公里,共有33個遺產點,其中中國有4個省共22個遺產點,包括各帝國都城、宮殿群、佛教石窟寺等。哈薩克和吉爾吉斯分別有8處和3處。絲綢之路是公元前2世紀至公元16世紀期間,古代歐亞大陸間以絲綢為大宗貿易而開展的商貿與文化交流的交通大動脈,是東西方文明交流和對話之路。

一支運輸船隊正在通過大運河江蘇淮河段。

按照聯合國申遺規定,每年每個國家只有一個文化遺產的申報名額,今年中國名額給了大運河,絲綢之路則是中、哈、吉三國聯合申報,用的是吉爾吉斯名額。中國同時提交了「南方喀斯特二期」地形的自然遺產申請。

大運河水域污染嚴重

中國於1985年11月加入《保護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公約》的締約國,截至昨日,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審核被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世界遺產共有47項,包括自然遺產10項,文化遺產33項和雙重遺產4項。目前,中國省市自治區沒有世界遺產的只剩上海、黑龍江和青海三地。
另外,網民關注大運河污染依然嚴重的情況。本月4日,浙江省環保廳發佈去年環境公報,承認該省的大運河水域污染嚴重,既有工業排放問題,也有生活污水。山東媒體也曾報道,大運河山東段全長643公里,成為「申遺工作中環境治理最嚴峻、工程量最浩大的河段」,很難指望近期能有根本改觀。
中新網/新浪微博

【我撐公投】網頁:
http://622popvote.appledai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