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典藏:藉着椅子說道理

文化典藏:藉着椅子說道理

二十一世紀速食年代,椅子是最平凡不過的家具,我家附近幾乎天天見人丟棄簇新的椅具,估計因它們跟牆色不搭調而遭遺棄,很多時我會忍不住抓拍它們的「遺容」。其實椅子是生活必需品也是文明標記,很多時在國際頒獎禮放上一張空凳,是對某人缺席的一種懷念及無聲抗議,一張椅子在不同社會、不同時代,象徵不同人的價值與社會地位。
在椅具文化發源地古埃及,椅子是帝王、貴族才可擁有之財產,三千年前古埃及壁畫記錄雕上鵝頭獸腳的凳子,足見他們對坐具的重視。在非洲,部落酋長一登位便不可以再坐在地上和赤腳,椅子甚至被視為靈魂的歸宿,跟人一世。中國古代,傳世椅子甚至成為宣傳和教育工具,清朝乾隆皇帝的至寶鹿角椅就是經典中之經典。

滿清是尚武的騎射民族,入主中原後清代君主都承接狩獵的傳統。鹿角椅是以康熙皇帝親自獵獲的鹿拆下角及骨製成,鹿角構成了線條優美的椅背,炫耀其英勇武力,座面是黃花梨木,側沿以牛角包邊,當中鑲一道象牙條作為界線,這設計反映木匠大膽前衞與高超工藝,將鹿角的自然形態與椅子的造型及使用功能巧妙地相結合。
鹿角椅的妙處還在於鹿角拼接根根到位,具有奇特的點穴功能,故令乾隆愛不釋手。到乾隆37年(1772年)他還在椅背中央背板刻上自題隸書御製詩:「製椅猶看雙角全,烏號命中想當年。神威詎止群藩讋,聖搆應謀萬載綿。不敢坐兮恒敬仰,既知樸矣願捐妍。盛京惟遠興州近,家法欽承一例然。」講述他視之為祖先之神物,因為景仰至極甚至一直不敢坐。最重要是,他希望藉此椅提醒後代,要記住祖宗是在馬背上取得天下,警誡後人切勿疏懶。
美國詩人羅賽克曾說過:「椅子有趣之處,是你很少意識到它的存在。」沙田香港文化博物館首以「椅子」為主題,由即日至九月十五日舉辦「卓椅非凡:穿梭時空看世界」,透過平凡不過的家具看時代演變和文化差異,歡迎自各對號入座。
記者:鄭天儀
攝影:梁志永

此鹿角椅以康熙親自所獵的一隻鹿全形製成,之後乾隆還在椅背刻上自題隸書御製詩。

【我撐公投】網頁:
http://622popvote.appledai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