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福絮語】
他報一位作者最近在他的專欄中寫了一篇「慈善為甚麼?」的文章,表示過去卅年一直透過不同慈善團體助養第三世界數名兒童。他明白在發生天災人禍時,救傷扶危、協助孤寡無依是應做的事,但目前香港的慈善服務已有政府、公益金及新設的關愛基金撥款支持,為甚麼慈善團體仍要進行籌款?文章背後傳遞的訊息相信是:籌得的款項用在哪裏?怎麼用?
筆者雖已退下火線,但仍擔任數所社福機構(包括大、中、小型)的董事,就嘗試在這裏解釋一下,希望讀者及善心人士多點了解,他日在適當時候可持續為善。
不一定獲政府撥款
首先,本港的社福機構或慈善團體所提供的服務不一定獲得政府或公益金撥款資助,尤其公益金,如有關機構不是會員,根本就不能申請撥款,要成為會員,要經過申請及提交不同報告,並經董事會批准才可。
政府社會福利署撥款資助的服務有明文規定是哪一類,而且撥款也非全數資助。以職員薪金為例,只給薪酬表的中位數,而且一些創新或回應區內特別需要而開辦的服務則須機構自行籌募款項,直至當局覺得那項服務應當常規化才可獲撥款。近期設立的關愛基金資助對象主要是受助者而不是機構的服務。
籌募款項並不是一件易事,慈善團體要常常動腦筋去構思一些新意,然後才能吸引更多善長捐獻。
撰文:資深社會工作者陸鈺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社會服務
◆匿名投訴恕不處理。一經投訴,本報保留刊登權利
◆報料熱線:29290000
◆社會服務熱線:29908288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29908688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傳真:37112468
◆網址: http://charity.appledaily.com.hk
識睇 一定睇蘋果嘅足動世盃:
http://worldcup2014.appledai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