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屆黑馬比利時於周二登場,曼聯摩洛哥裔球星費蘭尼攻破阿爾及利亞大門,一吐烏氣。連同阿爾及利亞在內,非洲球隊在首輪分組賽的表現失色,除了科特迪瓦,幾乎全軍盡墨。反而多支歐洲隊的非裔球員,都大放異采,例如法國的阿爾及利亞裔前鋒賓施馬、意大利的加納裔射手巴洛迪利。
觀看世界盃,就好像一回360度賞月的活動,我們既在光亮處看見非洲裔球星的天才橫溢,同時在陰暗面亦見證非洲本土的人才凋零。從某個角度而言,不少歐洲大球會以至國家隊的成就,都是建築在非洲貧民的悲劇之上。
職業足球是個龐大的跨國工業,杜奧巴、耶耶托尼等非裔球星的名成利就,促使無數非洲孩子追逐足球夢,也讓不法分子有機可乘。自從2010南非世界盃之後,非洲南部及西部的無牌足球學校湧現,這些學校的校舍往往只是街舖,連似樣的訓練設施也欠奉。
無牌學校無非是讓假球探從中物色獵物,詐騙想學習踢波的非洲孩子。假球探會訛稱可以安排這些孩子進入歐洲球會,以騙取他們父母的「代理費」。當孩子被販賣到歐洲之後,往往淪為流落街頭的街童。
國際足協與歐洲足協一再聲言會阻止不法操作,但假球探與被騙的非洲街童從未消失。當我們為法國與比利時可出線而喝采的同時,也應為喀麥隆與加納的出局而悲哀。
文:阿迪尼斯
識睇 一定睇蘋果嘅足動世盃:
http://worldcup2014.appledai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