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每出一書,都有題贈許廣平,或稱「害馬」,或稱「廣平兄」,凡十八種二十冊,內中包括 《吶喊》《彷徨》《墳》《熱風》《野草》《苦悶的象徵》《中國小說史略》等著譯,「這些書具有研究和版本的雙重價值」(魯迅專家孫郁語)。聞魯迅哲嗣周海嬰晚歲,擬籌魯迅文化基金會(已於二○一二年九月成立),需款甚殷,擬將此著譯獻北京魯迅博物館收藏,換得獎金以供基金會運作。魯博遂向國家文物局報告,申請經費六百萬。但有專家(不知是否有出席論證會之專家)認為此區區二十冊書怎值六百萬大元,密報文物局,投訴魯迅博物館不應亂花國家的錢,文物局遂不敢批准此事。
嗣聞周海嬰再活動上層,財政部主事者係魯迅粉絲,敢於擔當,允撥專款促成。唯期間周海嬰離世,魯博則再與周家洽商降價為五百二十萬元。周家人也同意,因五百二十萬係稅餘之款,與六百萬再扣稅之數無異。
捐贈儀式之後,例發新聞。記者報導這批書值一千二百萬,較獎金高一倍有多。有人問到底這批書市場價格如何?
據2012年3月7日《新京報》張弘〈二十冊魯迅簽名書入藏魯博均有魯迅題贈許廣平手迹〉一文透露:
「《周海嬰藏魯迅文物鑒定表》顯示,這批入藏的文物總估價達一千二百萬元,價值最高的是題簽時間為一九三一年的魯迅書自作詩《自題小像》,估價達六百萬元;價格最低的是魯迅翻譯的廚川白村著作《苦悶的象徵》,沒有魯迅題字,估價為五萬元。而其他大多數有魯迅題字的圖書,估價為三十五萬元。」
要知道,魯迅手澤大部分已歸之公家如北京魯迅博物館等單位收藏,民間鮮有流通。年前浙江某拍賣行曾拍魯迅題名之著述一冊,也是數十萬元。去歲北京某大拍賣行拍魯迅致陶亢德手札一葉,雖然有爭議,也以五六百萬元成交。可見魯迅之墨迹極受藏家追捧,而供求完全失衡,因之價格極昂。而這回廿冊書中有魯迅書自作詩《自題小像》之一冊,就值回整批書價了。以此觀之,記者報導千二萬之數,一點也不誇張。
而密函投訴魯博亂花國家錢財之專家,若不是對市場茫然無知,就是別有目的了,是否冀公家收不成,迫之流入市場,讓大家有機會收藏,若果然,則也算用心良苦,豈收藏界之臥底耶?周家不幸魯博幸,這一次周家算是錯失千二百萬的機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