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怕見風轉舵的牆頭草,「今日的我打倒昨日的我」時刻變臉,實在神憎鬼厭。不過這裏講的「牆頭草」可是貨真價實吞沒石屎建築,往天空進發的綠色花圃。
公共屋苑如油麗邨及德朗邨,以至IFC、希慎等大型商廈近年都爭相增設綠化牆,有韓國護膚品牌也在店外種了滿牆的濟州島植物,現在連某些地盤都會放置幾塊綠化牆作裝飾。參差錯落的植披,在壁上砌出美麗圖案,也有減碳、降溫、淨化空氣,甚或乎隔音等多樣功能。負擔不起貨真價實的私家花園,就爭取空間把整個花園砌上牆。算是在狹迫悶焗的城市中,爭取自救唞氣位。
記者:陳慧敏
攝影:梁志永、楊錦文、陳慧敏
人在紅磡Hotel Icon,那面由法國植物學家兼藝術家Patrick Blanc設計的垂直花園,在二○一一年之前是全亞洲面積最大的植物牆,有八千六百多棵共七十一種來自荷蘭的植物,初落成時是幅清晰又有不同層次的植物圖畫,現在層層植物長得密麻麻,更像個森林花園。
「八歲時我開始在魚缸栽種植物,植物越長越大長出缸外,我就用釘書機將它們釘在牆上,十八歲時就長成我人生第一面植物牆。」一九八二年他設計出首面Vertical Garden(垂直花園),從此在歐洲各國流行起來。這位穿得一身綠,連內褲、頭髮及指甲都染成綠色的「綠魔人」,從小就常往森林跑,去熱帶雨林旅遊做植物研究,他見森林裏其實好多植物只需要一點水份,就可以憑藉樹根抓緊石頭生長,於是在八十年代研發出獨有的垂直花園種稙法:先在牆身鋪上防水層,然後是兩層以有機纖維製作的絨毯,表層絨毯會切成密麻麻的小口袋栽種植物。毯子中間暗藏細微的灌溉系統,每天十次一點點地灑水,讓絨毯保持適中的濕度,沒有積水就不會惹蚊蟲。只要生長環境合適,植物牆壁就能在無土情況下永續發展。
他在巴黎的家Patrick Blanc House,整個地板就是養着熱帶魚的巨型水族箱,利用水族箱的水灌溉鋪滿牆上每個角落的熱帶植物,小鳥、蜥蜴、青蛙在屋內走來走去。三十二年來綠魔人在全球製作了超過三百面如畫的垂直花園,其所到之處都帶動了綠化風潮。
舒緩皮膚及鼻敏感
垂直花園上每棵植物都按其生長特性與顏色,細緻安排種植位置。如在高層會放置對陽光需求較多的植物,較難接觸陽光且遠離灑水位的底層,就擺放擁有相關生長特性的植物。雖然Patrick說他純以藝術角度設計垂直花園,但身為一個連來香港都要往森林跑找尋原生花草的植物學家,豈止僅欣賞植物的外在美?「垂直花園可提高室內的濕度,還可吸收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及微生物,這樣患有皮膚或鼻敏感的人處於室內時會比較舒服。此外,當你站在花草面前,心理可得到平衡,又能放鬆壓力。」每朝早酒店人員都看到他笑笑口在植物牆邊走來走去,跟植物聊天。Patrick反對香港只是一座石屎森林的說法,二○一二年英國《經濟學人》的「全球十大最宜居城市」調查,香港居然以鄰近有許多郊區及綠化帶而擊倒阿姆斯特丹及墨爾本榮登榜首,「垂直花圃能讓人注意綠化及保護環境當然好,但人們都要記住香港其實有好漂亮的森林,內裏有好多獨特的原生植物。我好想將它們用在牆壁設計上,可惜在苗圃找不到。你們應該好好保育它們。」
綠化項目 不過高鐵零頭
城市綠化的概念其實已扎根香港幾十年,香港顧問園境師協會及亞洲人居環境協會主席劉興達(Patrick),在一九八八年成立香港園境師協會,又於一九九九年成為園境師註冊局始創人,兩年前成功爭取落實每一千平方米的發展用地就要有兩成綠化區域,「這些綠化概念在歐洲已有幾百年歷史。那些古堡、牛津、劍橋都有花園,古樓都被攀藤植物天然地覆蓋而與自然環境相融。這些植物很容易打理,只要有空淋淋水或等待下雨天就好。」
八、九十年代香港發展位處郊區的屯門和元朗新市鎮,為了宣傳自然綠化空間,天橋、石屎牆、橋腳等基建都種了綠色攀藤植物,以融入本是綠化帶的環境。攀藤植物的選擇很多,如牽牛花、炮仗花、金銀花等,三、四月時花開滿枝,只要有鋼絲架或鐵架支撐藤蔓就處處生機。Patrick:「只是後來路政署或地區管理員見這些植物都沒人看顧,樹葉枯了就會鏟掉,像以前維園外面的天橋底有好漂亮的攀藤植物,現在都被鏟掉,有些就見慣見熟,漸被忽略。」
近年興起綠化牆熱潮,房屋署想配合潮流做埋一份,但牆上的灌溉系統容易損壞,一旦積水就惹蚊,像二○○九年的油麗邨就因此被投訴,現在許多公屋都重用傳統的綠化方法。Patrick有參與許多社區的垂直綠化牆設計,但因與社會價值相左而困難重重,他拿出一大叠佐敦谷石礦場綠化計劃書,裏面有幾十個方案:「這樣一個工程需要一兩千萬,你幾百億高鐵工程擠個零頭出來就可以做了,為何幾年都尚未批款?政府不是孤寒,而是不重視這些環保項目,一見到就丟到一旁去了。」
園境師搶手 政府空缺多
政府忽略環境綠化叫人憤憤不平,但因為甚少人懂得相關的植物生態知識,園境師這行在香港很搶手。由十八世紀開始,英國在香港設有英國環境建築師學會香港分會:「八八年以前還只得幾十人,有如英國人的同鄉會。」近年的西九文化區、商場、商廈、私人樓盤,以至公共屋邨都講綠化,內地市場更不用說,連政府都在請人,Patrick:「若市場上冇乜好做可以進入政府工作,有大把相關職位空缺。」每年香港大學園境建築碩士(MLA)的畢業生才卅多人,當中有一半是內地生,本地學生僅十多人。現在有嚴謹的註冊制度,三百多名環境建築師學會會員中,只得百多名註冊園境師,從事園境工作的比率達100%,零經驗園境助理起薪點約一點五萬元,註冊園境師月薪更有四點七萬元。
小辣椒登堂入室
近年越來越多人會想在家裏弄個小小的植物牆,大家的第一個問題多是:「會否惹蚊?」「會否滴到一地水?」「起碼要有個大露台或大天台吧。」這些其實都是落後的概念,時日不同了。
在英國長大的Vincent,總想念英國處處可見的優雅小花園。逢周日就到花墟買鮮花在家中慢慢插。新年時終於在露台弄了面家居植物牆,將100棵最愛的植物搬上牆壁。選擇也不局限於「命硬」的綠色植物:淡粉紅的繡球花、仍然青嫩的紅掌、密麻麻的小辣椒, Vincent:「其實外國一直都好流行牆上植物,香港地貴,想好像住在英國般於小花園種100盆花?那要多貴的地啊。反正人人都有面空白又沉悶的牆壁,剛好可用來種植。」
他家裏的植物牆也是以再生物料製作的絨料包裹一點點泥與植物球根,塞進牆內都以同等物料製作的小口袋裏。雖然可以做自動灑水系統,但放工放假兩仔爺就喜歡拿着小小的灑水噴嘴淋花,水份會儲藏在纖維絨布裏。五個月來未見蟲患,倒是曾有蝴蝶來產卵,正好給兩歲的小兒子上生物課。「冬天時種過士多啤梨,可惜好難種,很快就死掉。跟兩歲的小兒子看着果實長大然後採來吃,溫馨之餘,又可以給他上自然課。」種開有條癮,他的最新目標是在廚房裏種香草,邊煮邊採新鮮香草下廚。
查詢: http://hkgreenwalls.com/
植物牆懶人包
隨時變裝植物架
在辦公室、展覽會或地盤圍欄上常見的植物牆,是另一種附有自動灌溉系統,可以隨時組裝並循環再用的植物架。把疏水的花盆逐一放到架上,以火山石代替泥土,一來視覺上不會看到斑駁的泥土,亦不會積水,以免蚊蟲滋生,更換時將整個花盆拿出來就可以了,適合於辦公室使用。經營這種植物架的Innogreen董事李德剛表示有許多研究都指出,可以利用不同品種的植物吸收並淨化空氣中各種化學成份,同時提升室內濕度。
香港常春綠化植物
一般用來作綠化的植物有幾個共通點,長綠長壽,無需泥土,可抓緊石頭吸水的植物更佳,並且能夠適應悶熱的氣候。香港常用的常春植物有這幾種。
香港牆頭地圖
在環保綠化的大潮流之下,新建的商場、商廈、私人屋苑甚至公共屋邨,不時會見到不同大小的植物牆,只是大家見慣見熟或望都費事,其實如劉興達所言,放下手機抬頭一看,總有一面在身邊。
世界級植物牆
上網一查,其實世界各地建築師都在努力將植物牆融入新建築,植物牆不停在鬥高、鬥大、鬥多品種。一片綠林的世界,誰不喜歡?
模特兒:Hedwig @ model genesis
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我撐公投】網頁:
http://622popvote.appledai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