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1,600隻象徵野生瀕危動物的紙製熊貓,在香港各區快閃,大受歡迎,但在地球另一角,外形不如熊貓可愛的亞洲黑熊,命運卻迥異。野生黑熊有價有市,熊掌成了佳餚;熊肉、膽汁,被奉為強身補品。柬埔寨是其中一個野生動物非法交易的主要輸出國,商人買野生動物轉售圖利;也有逃出虎口,被保育中心收養的幸運兒。動物兇猛,不及人類可怕。
「中國人喜歡吃熊掌,也愛用熊膽製藥」。佔地五公頃的黑熊保育中心,位於離金邊40多公里的達茅山動物園內,Pesei,正是中心的教育項目經理。她的工作,除了照顧黑熊起居,還肩負保育教育推廣。這天,她就向10多名加拿大遊客,講解黑熊面對的危機。事實上,柬埔寨以至毗連的寮國、越南、泰國和中國等,都是瀕危動物的主要輸出國,有價有市的野生黑熊,是不法商人的頭號獵物。
非法交易多年從未遏止
浮誇的熊掌宴,在內地被視作大款恩物;1988年南韓主辦奧運,當年便有報道指該國從泰國走私達30隻馬來熊,給運動員補身!商人看到熊膽和熊掌熊肉等貴價食材的商機,自八十年代起,養熊場在南韓、中國和越南應運而生,野生小熊遭捕獲後,會被關在棺材大小的牢籠裏,定期活取膽汁,不過此舉常被詬病不人道,使黑熊承受巨大痛苦,加上囤養下環境惡劣,大部份黑熊活不過三、四歲。
一身濃密黑毛的亞洲黑熊,是世界八大熊種之一,胸前一叢新月形的金毛,更是獨特標記。雖然在大量獵殺下數目急跌的黑熊,早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I,嚴禁任何形式對其製品的國際貿易,但非法交易多年來從未遏止。根據資料,大多棲息於國家公園或受保護森林區的亞洲黑熊,因土地過度開發,棲息地大幅縮窄,加上非法狩獵,全球野生黑熊的數量僅餘約25,000隻。
黑熊的悲慘命運,引起國際保育人士的關注。1993年,澳洲人Mary Hutton在電視看到黑熊被活取膽汁的片段,大為震撼,翌日在商場門口發起簽名行動,將收集到的數千個簽名,聯署送到中國駐澳洲領事館,就中國不人道對待黑熊提出強烈抗議。早於20年前,保護黑熊運動仍方興未艾,Mary的行動,引起關注,因而認識了當時在柬埔寨工作的澳洲商人John Stephens。
保育中心住135「幸運兒」
原來,John同樣關注黑熊問題,並已多次從中國餐廳拯救待宰的黑熊,其後他因公回國,Mary順理成章接手,於1997年成立「拯救黑熊基金」(Free the bears),同年並在位於市郊的達茅山動物園開設黑熊保育中心。現時,中心共分19個黑熊保育區,內裏住有135隻黑熊,大部份由執法人員從非法狩獵者手中充公得來,或是私人贈送,由21名本地和五名外籍員工輪流照顧。
2007年加入保育中心工作的Pesei,便是其中之一。她說照顧黑熊,除了需要愛心,也有一定危險性。「有日朝早,我清洗完兩隻黑熊居住的籠,離開時忘了關閘,其中一隻黑熊走了出來,是我的拍檔告訴我,牠站在我身後,差點被黑熊吃掉!」幸好「偷走」的黑熊,是比較友善的一隻,她與拍檔用食物引牠回籠,一場驚險的逃亡記,才告一段落。「男友在動物園工作,經常帶受傷的小動物回家,令我也慢慢愛上了照顧動物,希望為牠們做多一點。」小妮子說。
攝影:林亦非
撰文:呂麗嬋
識睇 一定睇蘋果嘅足動世盃:
http://worldcup2014.appledai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