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的演技就是太尋常,令人忘記她本身的名字,演員陳麗雲就是如此。「只見角色,不見演員」是2009年金像獎評審對她在《天水圍的日與夜》的評語,也是對她在演藝界四十九年裏最大的肯定。多得許鞍華,讓人從電影銀幕真正認識這位熟口熟面的婆婆。常屈居甘草的她,今年終以七十四之齡夥拍導演蔡敬文,在獨立電影《不是白痴》裏擔任主角,飾演一位患上末期癌症、與智障兒子相依為命的媽媽,講述她如何在餘下的日子教導兒子獨立生活,證明他「不是白痴」。電影在紅磡和土瓜灣取景拍攝,特別在街坊戲院──紅磡寶石上映。本是煽情催淚情節,以平實的論調道出一個尋常本土故事,最考演員功力。陳麗雲說,看盡人生百態方能透切演繹人生的淡然。
陳麗雲:陳 記者:記
記:當年因為許鞍華將你帶到電影銀幕,現在會不會是有一個感恩之心,希望幫助獨立導演,讓他們的電影也能在銀幕公演?
陳:其實我沒有這麼偉大,每次我都是看角色,容易的角色我不會做,明知山有虎,偏向山中行是我的性格。每次做戲都不是隨緣,不求獎項,《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裏的一句「心無罣礙,無有恐怖」最能代表我現在的態度。
記:做了四十九年戲,甚麼角色都演過,你覺得自己的人生較精采好看,還是電影好看?
陳:我覺得自己的人生才最好看,一開始只做幕後代唱,又從來沒有學過做戲,但這麼多年來由幕後走到台前,做過編劇,寫過三百多個劇本,也嘗試過作詞、出唱片、出詩集,連記者我也做過。除非不要幹,一幹必要好,甚麼事情都對得住自己,這樣的人生很精采,臨終前我會大笑三聲。
記:從影這麼多年才在電視機跳到電影銀幕,有何感想?
陳:其實沒甚麼分別,我都會盡責地做好本份,尤其得了金像獎更加「唔衰得」。唯一分別就是,電視劇由二十幾集到百幾集都有,可以慢慢磨練自己的演技,電影卻沒有這麼多時間給你練習的機會。在電影裏你不是求進步,而是一埋位就要立刻交戲、做到最好。
記:你性格其實很剛烈,但在電影和電視裏頭往往演軟弱的媽媽或婆婆角色,會不會沒有挑戰?
陳:我已經是婆婆的年齡,做回一個婆婆的角色很合情合理,就算是媽媽都有很多不同的性格特色。要演活這些角色,要從外形、化妝和演技中,令觀眾每次都看不到本身的陳麗雲,這已是一個很大的挑戰。每次都要放得低自己,需要平時的觀察力和生活體驗,都不是容易的。到了現在,我每逢外出依然會四處張望,留意街上每個人的一舉一動,亦會看很多不同類型的書,到真的要演時就在腦裏找回這些資料。幸好我七十幾歲記性還好,做演員真的不能閉門做車。
記者:胡靜雯 攝影:潘志恆
紅磡寶石戲院
6月20日:晚上7:30
6月21至25日:下午5:30
每日一場(限量放映)
識睇 一定睇蘋果嘅足動世盃:
http://worldcup2014.appledai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