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人有個「茶三酒四」的說法,喝工夫茶,不管有幾個人,茶杯只得三個,茶泡好了,倒出三杯,大家輪流喝。於是就有了轉來轉去洗杯這個動作,洗完就下一輪了,那杯茶也輪到下一個人喝了。
這天在潮州「天羽茶齋」喝茶,我問齋主葉漢鐘,這工夫茶為什麼只有三個杯?他說這也是根據經驗統計出來的一個數據,潮州人喝茶喝得成精,對於一杯茶的要求高得超乎外地人想像,水質茶味茶溫都很嚴謹,茶壺大小,茶葉多寡,壺中容得多少水,溫度才最合適,泡茶時間多少,茶味才最正,一一都有講究。講究得出的結論,就是現在工夫茶茶壺的容量最合適,這樣容量的茶壺,一次只得三杯茶。所以,為了喝一口好茶,大家就要輪流用杯,輪流喝了。
葉先生是名副其實的茶博士,對於茶藝上的任何問題,只要你提得出來,他都能跟你說個一明二白。泡茶之時,在嫻熟的手勢運作之中,順道說茶道,「水過沙則甜,水過石則甘。」先用紫砂壺和鉛壺煮出水來給你喝,問你可喝得出其中分別,覺不覺得一杯水入口是收緊的,一杯水入口是散發的?我很認真試了兩杯水,很老實搖搖頭。葉先生笑笑也不介意,繼續煮水,煮水用兩種炭,一是普通短炭,一是橄欖核燒成的炭,順道便說了炭質對水質的影響。水滾,往茶壺裏放了上等的單叢茶葉,問我,想喝口味重一點的茶,還是滑一點的茶?還是又重又滑?我說同一種茶葉可以泡出三種口味來?他說當然,隨我喜歡。
於是我請他泡了三次,試勻三種口味,果如其言,第一杯香重,第二杯香滑,第三杯重而滑。其間是泡茶手勢的變化,注水點的分布,沖水時水流高低,都有講究,真是一門只有吃飽了飯閒人才玩得出來的把戲。真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