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英國戲劇文豪莎士比亞今年誕辰450年,在港舉行的中國大學莎劇比賽,今屆冠軍得主為中文大學,這是比賽舉辦10年來第二次由來自香港的大學生勝出,其餘都輸給內地生。有教育界認為,不少小學回歸後極重視普通話教學,相反內地生英語水平卻提升,漸追趕港生,故建議本地小學加強英語教學,打好基礎。
記者:彭美芳
中大英文系已舉辦10屆中國大學莎劇比賽,由最初來自中港台澳門大學的22隊參加,至今屆已有44隊。參賽隊伍須先寄出莎劇選段演出錄影片予中大,其中10多隊會獲挑選進行比賽。
中大英文系二年級生蔡頌思、林青頤和郭凱琪憑《羅密歐與茱麗葉》贏得今屆冠軍,三人自小浸淫在英語語境中。蔡頌思憑戲中飾演Lady Capulet(茱麗葉媽媽),贏得最佳女演員。她是中華總商會永遠名譽會長蔡冠深女兒,自小被家人逼學英文,幼稚園起參加英國倫敦聖三一學院戲劇考試,取得八級成績;雖然最初不太情願學英文,但她在小三起終愛上古典英國文學。她認為不少本地大學生都怕英文,例如一份論文,用中文作答需5,000字,英文只用3,000字,但不少人寧願用中文。
升中才急救英語成效減
郭凱琪自小參加冰上曲棍球,可打波學英文,因隊友多為外籍人士,英語成為日常溝通語言。林青頤是名校拔萃女書院畢業生,家人習慣自小培訓她,早上說中文,下午說英文,令她兩文三語同時發展。
不過,負責比賽的英文系教授Simon Haines指,過去10年參賽內地生的英語水平越來越高,會話也由以往較多中國式口音,至近年已更接近英、美式口音。至於香港學生,在12年免費教育下,整體英語水平雖相對提升,但是文法、用字等基本技巧未見大進步,令中港學生英語差別日漸收窄,而菲律賓、越南等亞洲地區英文水平也提升,香港若想維持在亞洲的競爭力,須改善英語文法,增加詞彙。
Haines認為,可能因應家長越來越重視普通話,令本地教育偏重普通話。他鼓勵小學教師利用英國文學作品為教材,令學生透過有趣的內容學習英文。莎劇比賽每年吸引逾千中學生入場欣賞,中大計劃把參賽資格擴展至中學,令更多中學生投入學習英國文學。
資深英文科老師、廠商會中學校長麥耀光指,香港回歸後不少小學較重視普通話,例如用普通話教中文,增設普通話課外活動等,加上小學老師甚少主修英國文學,難效法外國利用文學教授英語。待學生升讀中學才「急救」英語,成效大減。他建議學校增加英語補習、增潤課程等,為學生打好基礎。
【我撐公投】毅行直播
網頁: http://622popvote.appledai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