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總理李克強以300億美元採購合同,向英國換取大陸人最注重的面子,終於獲得英女皇接見,不禁表現風騷,無視倫敦街頭示威抗議大陸打壓西藏,而跟同場的中共支持者那些阿諛嘴臉則相映成趣。李固然得到首相府盛情款待,不過英國副首相克萊格卻毫不留情地公開炮轟中國人權問題。
對於克萊格的批評,李克強堅稱中國會按國情發展人權,潛台詞就是「人權」沒有劃一標準,不同地方或國家對這兩個字都有不同定義。而首相卡梅倫雖則沒有直接評論副首相對大陸的指摘,亦沒有提到人權,只是指出中國「要肩負大國的責任」。而甚麼是「大國責任」?大陸學者不是沒有討論過,例如學者金燦榮認為其包括:維護現有國際經濟秩序規則、參與解決全球失衡和環境問題、改善社會保障制度和增加國際援助等等。純以經濟角度出發去討論「大國責任」,不單立場保守和視野狹窄,更是不負責任的做法。
有良知和眼光的人討論「大國責任」,不會忽略關乎人權的普世價值。中國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不能夠只管應付世界甚至本土經濟問題,而是必須在人權方面發揮積極作用,跟其他負責任的大小國家一起去維護普世文明價值觀,和向國民灌輸人權知識。可是,中國長久以來奉行「不干涉內政」的外交原則,不僅在別的國家肆意破壞人權時冷眼旁觀,亦好讓自己過去幾十年來踐踏人民基本權利時,有「不容許別國干預內政」的藉口去面對其他大國的善意和合理指控。
最諷刺的是,中國數年前在聯合國安理會上,跟俄羅斯聯手否決由英美兩國提出有關緬甸破壞人權的決議草案,較近期又在多個場合投票反對譴責敘利亞政府破壞人權的有關決議。而這次訪英,大概為場合與利益所需,居然未能貫徹始終:李就蘇格蘭今年9月14日將舉行的獨立公投,「好管閒事」地向英國表示希望蘇格蘭不要獨立。
卡梅倫一句「中國要肩負大國的責任」,暗示他對中國的立場,其實跟副首相所持的沒有分別,只是沒有將中國人權問題宣之於口而已。而受到英女皇看重的人,根本不用出高價利誘,也自然得到賞面接見。英美人很喜歡講:respect can't be bought or borrowed; it must be earned──中共這次訪英表面上贏盡面子,卻不應沾沾自喜:要贏取他國真正的尊重,還要行很漫長的路啊。
黎德怡
美國執業律師、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