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屆世界盃有四隊代表亞洲,就係澳洲、日本、南韓、伊朗,四隊都難有機會捧盃,能夠進入十六強,已經係有交代。「紐約時報」嘆息,佔咗全球人口三分之一嘅中國、印度,加埋印尼,都無緣出戰世界盃,未免令世界盃之世界性受到影響。咁又未必,除咗印度十二億人對足球冇乜興趣,只顧英國殖民地政府遺產板球之外,中國與印尼人都係足球粉絲,只係國家隊實力弱,冇得好講。英國人有兩大體育貢獻,就係將板球與足球規則化、規範化,但點解印度人只愛板球,不熱中足球呢?左丁山就唔明白,其實足球更加工人階級,夠藍領,不似板球咁樣有貴族階級味道(例如一場比賽打成日,仲有tea time休息時間),與印度窮人多嘅社會,唔多協調啫。
中國冇乜體育國技,乒乓係毛澤東時期催谷出嚟嘅政治產物,其實中國人最鍾意嘅球賽仍然係足球,習近平係足球迷,馬雲許家印懂得足球政治,合盟經營廣州恒大足球俱樂部,可算體會領袖苦心,不計金錢,咁就有得諗嘅!馬許二人不妨訂下長期目標,以西班牙為學習對象(因西班牙人與中國人體型相近,巴塞與皇馬都冇乜高大球員,沙維、恩尼斯達、法比加斯、美斯等球星身材,與廣東人差不多),徵召窮家子弟,由八九歲開始訓練,分U13(十三歲以下)、U16、U19三大組一路練上去,搵巴西阿根廷西班牙教練訓導基本技術,德國教練訓練體能與紀律,遊說其他球會(包括香港球會)效法,組織全國青少年聯賽,每年去巴西、西班牙培訓一次,最有前途嘅十七八歲球員就送去歐洲打聯賽,必要時(馬雲有的是錢),買入一隊英格蘭球會(如西布朗、阿士東維拉之類),一隊西甲臨近破產球會,每年輸送青年球員去呢啲球會受訓及比賽,增加實戰經驗,如是者十年後,中國國家隊或有足夠23個選手可與日韓澳伊四強爭一日長短,爭取到世界盃入場券啩。呢啲叫做以錢搭夠,唔駛多,馬雲閒話一句,或習近平召見土豪講三句,集資一百億元人民幣,話咁易啦,強國人一年到晚到歐洲掃貨,李克強見一見英女皇,就簽下訂單逾三百億美元,出手豪爽到極,係咁意用百幾二百億人民幣嚟培訓出一個世界盃參賽權,抵到極!(按:BBC於六月十六日有長文報導比利時如何培訓出當今黃金一代球員,值得內地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