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今年首宗本地日本腦炎個案再次在天水圍出現,一名26歲居於天恒邨的女售貨員,本月9日發病,翌日求醫屯門醫院,需經兩次驗血才確診。患者居所附近有4個豬場。由05年至今6宗本地個案中,5宗在天水圍發生,區議員批評當局無針對性滅蚊措施。專家建議區內居民設蚊網自保。
女患者居於天恒邨恒滿樓2樓,在元朗區上班,是該區區議員陸頌雄助手的女兒。她上周一起發燒、嘔吐和頭痛,翌日入院,本月11日的驗血結果對日本腦炎病毒呈陰性,直至15日再驗血,昨日才確診;目前情況穩定,家人無病徵。調查指她最近沒有外遊或接觸動物,亦記不起曾否被蚊叮咬。
區議員稱蚊患嚴重
衞生防護中心人員昨晚在邨內進行家訪及問卷調查,以確定有沒有其他個案及安排驗血,中心設查詢熱線2125 1122今起朝9晚6運作。
日本腦炎的病媒主要為三帶喙庫蚊,主要在農田、沼澤、溝渠及耕地的積水滋生;蚊子叮咬帶病毒的豬隻或野鳥後,再叮咬人類便會傳播病毒。但病毒不能在人與人之間傳播。5宗於天水圍發生的日本腦炎,有3宗患者居於天恒邨。本報記者昨在該邨雖設有滅蚊燈,但樹幹上掛有的蚊貼仍佈滿蚊子,邨附近又有明渠;採訪2至3個小時內被蚊叮咬,身上多了6粒「蚊爛」。陸頌雄指天恒邨蚊患嚴重,低層單位尤其受影響,「之前有(日本腦炎)個案,食環署係有雷厲風行咁滅過吓蚊,但之後咪又係咁多蚊」。
衞生防護中心總監梁挺雄和食環署防治蟲鼠主任霍明恩在記者會上,多次被問到近年有否以特別措施減低天水圍區的日本腦炎風險,兩人無正面回應,只說每年雨季都會加強滅蚊。至於需要化驗兩次才確診,梁解釋病人一般於感染後數日才產生抗體,故今次個案要第二次驗血才確診。
天恒邨蚊患擾人
咬到發燒
居民譚太:「阿女隻腳俾蚊咬到冇忽好肉,仲試過發燒,屋企成日要開冷氣,又要用滅蚊器。」
低層受害
區議員陸頌雄:「天恒邨蚊患好嚴重,尤其係低層單位最受影響。」
識睇 一定睇蘋果嘅足動世盃:
http://worldcup2014.appledai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