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策解碼:青島港的「連環爆炸」

國策解碼:青島港的「連環爆炸」

青島港騙貸案內幕越揭越多,被內地傳媒稱為「連環爆炸」。事件揭露,連之前被銀行視為穩陣的國有倉庫也會做假,意味近兩年大行其道的礦石貿易融資風險遠大過預期。事件可能令銀行加緊收水,由於適逢6月底前銀行結算,恐令更多貿易商資金鏈斷裂,觸發連鎖反應,加劇資金市場恐慌情緒蔓延。
內地礦業大鱷陳基鴻利用旗下的德正資源等公司,將儲存在青島港(6198)屬下倉庫內的銅、鋁等礦產金屬向銀行重覆抵押騙貸,涉逾160億元人民幣,涉案銀行達到18家,包括中行(3988)、中信行(998)、民行(1988)等。該案並非銀行主動查出,而是直到陳基鴻政壇恩主,前西寧市委書記毛小兵4月落馬,其本人被公安控制後,事件才被揭露,證明銀行風險機制形同虛設。
在去年鋼貿危機中,鋼貿商勾結民營鋼市倉庫的職員,將儲存的鋼材重覆抵押是常見做法。
內地銀行近年已經不做鋼貿業務,但是由於相信國有港口的貨倉不會做假,所以近年大量承接存放於國有貨倉內的鐵礦石、銅融資生意。誰知連全國第三大港的青島港也難防做假。
除全國各港口、多種礦產的貿易融資都可能有類似問題外,由於該些貿易商同時都會利用信用證向銀行再借,槓桿率遠遠高過單單涉及貨倉重覆抵押的鋼貿騙貸,一旦爆煲,後果較鋼貿危機嚴重得多。

記者:黃尹華

識睇 一定睇蘋果嘅足動世盃:
http://worldcup2014.appledai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