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總理李克強訪問英國,成為繼習近平、劉雲山後,近百日內訪問歐洲的第三名中共政治局常委。學者認為,中共領導人密集訪歐,不無為中方突破美、日掣肘的意味。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歐洲部主任崔洪健說,中共高層近來出訪歐洲具代表性的國家,儘管幾次訪問都涵蓋經貿議題,但中國更希望將中歐關係,從「單純做生意」提高到「戰略高度」。崔表示,像是在政治層面,歐洲一向希望獲取和平的發展環境,政策的出發點是為了確保世界局勢穩定。在「維護世界和平發展」的層面,中國與歐洲有更多合作的空間。
歐洲一貫「不選邊站」
針對6月初七國集團(G7)峯會時,美國、日本試圖對中國在東海、南海的作為提出指摘未果,崔洪健說,「歐洲國家在其中起到了稀釋作用」。他說,「不選邊站」是歐洲的一貫立場,指摘中國也不符合歐洲的利益,從戰略合作的角度看,中歐關係仍以互利為原則。今年以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先於3月間訪問荷蘭、法國、德國、比利時;中共政治局常委劉雲山則於6月10日起出訪丹麥、芬蘭、愛爾蘭、葡萄牙;李克強15日起訪問英國,之後還將轉往希臘。
中通社
識睇 一定睇蘋果嘅足動世盃:
http://worldcup2014.appledai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