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戲要計成本,但投票不用,填張選票、按下手機,不會要你輸身家。「都冇成本,有乜好考慮?」獨立電影導演崔允信說中了社會上游離派的心結,考量6.20-6.22全民投票的成與敗。他說若有100萬人投票支持公民提名,中央仍然漠視,政改方案有機會再次拉倒,「咁都冇壞,我哋冇通過一個假選舉,之後會有更多人願意行出嚟爭取民主」。這一票,贏面很大。
崔允信不太喜歡用「成本」去計算抗爭,但倒也說穿了香港人的現實,尤其抗爭的代價越來越大。然而投票沒有成本可言,極其量花少許時間按一個手機鍵,毋須考量會否像新界東北村民為保家園而被捕;也不需猶豫會否如梁國雄為行公義而坐牢。他形容今次全民投票是香港爭取民主的路程上,「可能係最後一次低成本嘅抗爭、表態,如果呢步都唔行,之後點行呢?」
「傾完都係假普選要嚟做乜」
2001年上映的《憂憂愁愁的走了》,是崔允信首部的獨立長篇電影;2008年成名作《三條窄路》,觸及傳媒自我審查、警權和教會等議題。六年過去了,他說傳媒自閹加劇,教會呈兩極化,一方越趨保守,「甚至成為其中一個維穩機器」,另一方受壓也越大。警權不斷膨脹,從上周立法會清場可見,出現「叫示威者離開示威區」、「噴胡椒噴霧好似開槍咁」的荒謬情節。
崔允信跟大部份香港人一樣,經歷六四,見證1995年首次直選、1998年臨時立法會成立,7.1上過街,參與過五區公投。在他眼中,連串事件都離不開民主。崔理解每個人都會計算抗爭成本,他也非「勇」字掛心頭,叫他瞓街擋路也會猶豫「但冇理由話一啲比你走得更前、付出更多嘅人係有問題」。有人說經過03年50萬人上街,香港人給中央派糖寵壞了,安於現狀。他卻感到窒息難行,年輕人上樓無望,落街只得商場,沒有社區沒有生活,「近年真係安逸都談唔上」。
民主普選老掉牙不是靈丹妙藥,但崔允信確實沒有不投票的理由。就算最後中央拒絕公民提名,民意力量也足以叫議會推倒假普選方案;若然市民仍相信政改是「有商有量」,「但傾完出嚟都係假普選,咁要嚟做乜?反而令到香港爭取民主進程受阻」。
記者 王家文
識睇 一定睇蘋果嘅足動世盃:
http://worldcup2014.appledai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