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靜市下市場賣盤消息不絕,殼股尋寶掀高潮。昨輪到英發(439)控股權轉手,及景福(280)控股股東初步洽售股權,刺激兩股分別急升1倍及44%,其他具賣盤概念的股份亦隨之起舞。惟業界人士提醒,炒殼股是鬥接火棒的遊戲,而且要注意當下賣殼主題,熱潮過後便要快閃。
記者:李嘉麟
英發公佈,以每股8仙,向深圳高新科技公司光啟附屬分別配售16.66億新股及26.83億股可換股優先股;完成後,新買家一致行動人士將持有公司股本53.48%,原大股東王顯碩持股被攤薄至20.50%。另外,持有證券牌照的景福獲控股股東楊志誠置業告知,獲數位潛在投資者接洽,有可能收購其持有景福股權之建議,目前楊志誠持有公司47.98%權益。
時富金融五日升七成
專門研究細價股的《香港股票財技密碼》作者梁杰文表示,滬港通快將推行,內地券商藉買入券商殼股作集資平台或擴展業務,是近期殼股尋寶潮的觸發點,如敦沛金融(812)獲西南証券旗下西證國際收購而停牌,南華金融(619)及景福控股股東又證實獲洽購,其他券商相關股如時富金融(510)及卓亞資本(8295)亦乘勢炒起,其中,時富金融近5日炒高近七成。
對於如何發掘下一批賣殼股,京華山一研究部主管彭偉新指,以往殼股往往以工業股或市值三幾億的股份為主,但近年內地買家往往在買殼後注入過百億元資產,市值細及業務相關性低的殼股往往「啃唔落」,故現時股份市值對於賣殼機會並不重要,業務類近反而最重要。每次賣殼潮主題有別,如上次是由內房殼股主導,散戶搵潛在賣殼股份須捉啱主題,如今次是本地券商股,而內地藥業股及新媒體近期亦出現多宗併購,相關股份有機會成為殼股尋寶熱潮的對象。
專家:只宜短炒
彭偉新及梁杰文不約而同指出,要成為買家垂青的殼股,須符合股權集中及業務結構簡單兩大條件。由於新買家買殼後,通常會注入新資產,若原有大股東持股不足或股權不夠集中,將增加注資難度,殼股的吸引力自大減。彭偉新認為,原有大股東須持股51%以上,否則賣殼計劃難以成功,梁杰文更認為,原股東要持有六至七成股權,對新買家才有吸引力。
殼股升得急亦可以跌得快,投機味道極濃,梁杰文表示,投資者要心知肚明了解賣殼未必成事,往往只是藉消息投機性炒買,只宜短線並嚴守止賺、止蝕。再者,即使賣殼成事,市場冷靜後計數回歸平淡,股價亦可以打回原形,甚至跌凸,以上輪成功賣殼的內房殼股為例,至今股價已回落,便是好例子。
【622公投 我撐普選】毅行直播
流動版網頁:
http://622popvote.appledai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