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CI意外否決A股納入新興市場指數,被指「一廂情願」的中央翌日透過人行年報公佈在條件成熟時,取消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資格和額度審批,並將計劃擴大到境內外所有合法機構。
QFII發展逾10年,目前1,500億美元的額度亦只用了不足四分一,額度多寡顯然不是問題核心,當局不從企業管治及買賣限制入手回應,只會是捉錯用神。
中國去年7月將QFII額度增至1,500億美元,惟截至5月底止累計獲批QFII僅557億美元,反應明顯冷淡。內地視A股納入MSCI為步向國際化跳板,但假設成事,推算流入A股資金亦僅約百億,意味QFII餘額足夠應付。A股被拒門外實不在額度、而在限制,目前無論QFII買貨程序或資金滙出,均存在比例及時間限制,基金買賣彈性大收窄;再者,滬港通將為市場增添一大買賣A股渠道,QFII實質作用進一步削弱。
A股低迷多時,股民對企業管治信心處極低點,更養成「炒細不炒大」賭仔心態,大股持續弱勢,已進入A股市場的QFII資金投資回報普遍遜色,連自己人也無心戀戰的市場,又如何說服國際市場「落叠」?
記者:林靜
識睇 一定睇蘋果嘅足動世盃:
http://worldcup2014.appledai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