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港生活比地獄更差」 多哥難民屈辱9年 求助加國終獲庇護

「在港生活比地獄更差」 
多哥難民屈辱9年 求助加國終獲庇護

【本報訊】滯港九年,來自多哥的Nayo和Yaovi終等到難民資格,不過,伸出援手的卻是加拿大政府。兩人在家鄉同受政治迫害,逃到香港後睡過天橋底,也吃過麵包店丟棄的爛麵包;因不准工作,被迫依賴資助度日,「完全沒希望和自由」。幸Yaovi在港遇上加拿大籍妻子,輾轉獲越洋審批。他們促港府改善政策,讓仍在等待的難民獲人道對待,「如果真的有地獄,在港生活或許比地獄更差」。

記者:袁樂婷

滯港難民Nayo和Yaovi是多哥反對黨成員,2005年多哥大選時負責在票站監票。Nayo說,當時反對黨聲勢正紅,執政黨為了勝選,派出軍人在票站要脅他們調換假選票。他們寧死不屈,連夜經森林逃亡。近十年過去,執政黨仍大權在握,他們因此不願透露往日戰友去向,「我們仍然很危險」。

捱爛麵包瞓天橋底

在港生活相對安全,卻是「打開門的地獄」,難民待遇不人道,也沒尊嚴。兩人初到埗時,香港仍未有難民政策或支援,整整一年多吃爛麵包、露宿天橋底。2006年社署開始撥款予國際社會服務社,向難民提供資助。難民不准工作,被迫靠資助維生,但食物不夠,且不能選擇種類;租金津貼僅千多元,亦不夠租劏房單位。Yaovi形容失去自由的人生「像死了一樣」。
申請聯合國難民資格和港府酷刑聲請的路非常漫長,最難熬是當局硬把他們歸類為經濟難民,拒絕庇護。Nayo在多哥是修車工人,每周最少賺取10萬元多哥幣(約2,000元港幣),足夠租住千呎大屋。當年仍是學生哥的Yaovi,兼職收入同樣不俗,只是逃亡時來不及到銀行提款,「我們明顯受政治迫害,說成是經濟難民根本不合理」。

2005年多哥總統大選,反對黨支持者手持第一任總統奧林匹歐的肖像參加集會。互聯網

幸獲妻子家人幫忙

去年底兩人在Yaovi妻子居於加拿大的家人幫忙下,向加國政府遞交庇護申請,在當地設基金,保證兩人毋須社會援助;香港律師同時發信予當局,力陳兩人滯港期間未獲人道待遇。當局審批僅七個月便破例提供庇護,兩人將於七月赴加拿大,「為何七個月可以完成的事,香港竟拖了九年?」
截至今年4月,入境處有7,960宗尚待審批的免遣返申請。人權律師Mark Daly指,港府政策不善,拖長審批時間,如盡快及公平處理申請,根本不會有如此多難民滯港虛耗光陰。他續指,Yaovi和Nayo是極特別的先例,港府和難民均不能寄望別國出手,必須改革現有制度。另一協助難民的律師何珮芝則指,港府常刻意營造難民來港騙取資源的形象,對他們不公平。

【622公投 我撐普選】 毅行直播
流動版網頁:
http://622popvote.appledai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