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野跑山傷腳意外增拗柴護理不當 復發兼生骨刺

越野跑山傷腳意外增
拗柴護理不當 復發兼生骨刺

【MONDAY FITNESS】
【本報訊】越野跑山運動漸受歡迎,賽事也越來越多,不少跑友挑戰崎嶇賽道,但凹凸不平的山路增加參賽者「拗柴」的風險。骨科醫生估計,近年跑山拗柴受傷求診個案增加一至兩成,有年輕跑手因踩中不穩固的石頭致右腳拗柴,因輕視傷勢,靠跌打治療,因持續腫痛向西醫求診才發現韌帶撕裂,終要休戰半年治療。
記者:鍾麗霞

拗柴是指受傷的過程,多數會引致足踝外側韌帶受傷,屬下肢常見扭傷。骨科專科醫生賀鶴鳴表示,臨床上大多數拗柴求診個案也是由運動引起,日常意外病例較少,受傷程度也比運動輕微。外國有研究推算,每一萬人參與運動,就有一人會拗柴受傷,經常要跳躍的籃球、踢足球及長跑是傳統的高危運動,近年多了參加越野跑山練習或比賽而拗柴的求診者,多數因為速度高,或未有察覺山路不平,或誤踏「不穩陣」的石頭扭傷足踝。
傷者以年輕人為主,拗柴成因與足踝關節的骨骼、韌帶與肌肉較弱,未能穩住關節有關,加上姿勢出錯均會增加受傷風險。運動時拗柴傷勢會較嚴重,例如撕裂外側韌帶,日常意外如上落車或樓梯不小心也會引致拗柴,但一般受傷較輕。

韌帶變鬆 四成人會復發

拗柴不治療,九成患者也會逐漸痊癒,但在復元期間若護理不當,高達30至40%人會復發,一年拗柴三、四次,便屬復發性個案,「復發常見原因係韌帶生長咗,或者鬆咗,雖然叫做好番,但因為唔穩陣,好容易又拗過」。他提醒熱愛運動一族不要忽視拗柴護理,有需要時可戴上足踝支架保護,可減少關節的微小郁動,然後按需要接受訓練,例如強化相關肌肉或修正腳掌姿勢,預防復發。
他指出,曾有20多歲任職紀律部隊的年輕男士,近年熱愛越野跑山運動,但在一次比賽中誤踏不穩石頭扭傷右足踝,最初以為傷勢輕微,只向跌打醫師求診,但治療兩周仍然腫痛,才向西醫求助,檢查發現患處的韌帶撕裂,但癒合不理想,其後需接受約半年的治療才可再次參加跑山比賽。
拗柴多次復發,嚴重可致足踝關節退化勞損及變形,令活動角度減少,甚至因生骨刺引發痛楚,他表示,患者會不能做蹲下動作,或久坐站立時感覺後腳跟拉扯,若持續腫痛,或要做手術取出骨刺,並「釘實」關節,減低不適。患者或要放棄行山及跑步等運動,可改為游水或踏單車。

識睇 一定睇蘋果嘅足動世盃:
http://worldcup2014.appledai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