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廬是TVB開台元老之一,《黃霑呢條友》是他的新書:「黃霑十二歲開始投稿,首次投稿得稿費五元,那時候是50年代,五元是一筆巨款了。」書中既講了黃霑和他跨越半世紀的友誼,也講了這一對朋友的事業和香港人的生活之間不可分割的一段歷史。這是李雪廬的寫作風格,既講了人,也描述了香港社會的成長和典故。書中講到巴士上的座位,「50年代的巴士座位是木椅,有木蝨,經常飛站」,我聯想起一個本來已經忘掉的細節,我上中學的時候已經是60年代,那時候好像還有木椅,但更多的是藤椅,也一樣有木蝨,一樣飛站,經常下巴士後就隔着校褲抓癢,屁股大腿上被咬出一個一個大包,奇怪那時候也沒有甚麼人投訴。又講到60年代一個失敗的叫「馬會」的英美香煙,已經花了上千萬的廣告費,失敗後再投入40萬尋根問底探討失敗的原因,發現是包裝封口會漏氣走味,在貨架上八周後煙味走光。講到黃霑很難不講他與林燕妮的一段感情,作者說:「古風認為朋友之間要勸,我認為朋友之間永遠要保持適當距離,感情之事要尊重對方是個成年人。」而黃霑「有個非常好的德性,從不討論分手的是是非非。」香港華洋混雜,書中還講到中國人和外國人教育的方法:「外國神父鼓勵學生自己解決問題,解決不了才引導,中國老師不問青紅皂白,罰完了事,不大會引導學生自己解決問題,於是學生也無法培養和人相處的技巧。」
大時代與人物命運交錯,這本書好像一部大電影。
【622公投 我撐普選】 毅行直播
流動版網頁︰ http://622popvote.appledai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