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一包小小的、遠自韓國的骨髓,救了患血癌的科學館助理女館長梁子茵。她曾獲母校中大呼籲校友登記骨髓捐贈,也一度在內地找到骨髓脗合者,惟因對方無法通過體檢,希望落空。據紅十字會輸血服務中心紀錄,至今只有七名本地病人在韓國覓到脗合骨髓,阿茵是其中一個。這包「來自星星」的骨髓,由本港醫護人員親到韓國護送返港,即晚進行移植,「好神奇,就係呢包血(骨髓)救番我」。
記者:伍雅謙
阿茵2011年確診血癌,移植親兄骨髓後血癌復發,要尋覓無血緣骨髓續命。她2006年在中大環境科學系一級榮譽畢業,前年中大曾呼籲校友捐贈骨髓,但仍無法覓得骨髓,同年10月內地曾出現一名脗合者,可惜「撻Q」,捐贈者無法通過最後一關的體檢。一直樂觀面對病況的阿茵,當時也失望得哭出來。
體積較紙包飲品小
去年7月,醫生告知在韓國找到初步脗合的骨髓,「一邊好開心,一邊擔心呢個(捐贈者)最後都唔得」,膽戰心驚地靜待對方覆檢及體檢,害怕失去可能是最後的希望,也不敢有太大期望。一個月後,捐贈者通過所有檢查,她笑起來:「以為冇咁快得,始終韓國咁遠」。醫院護士到韓國接收骨髓,即日來回,當晚便進行移植。
盼重投科學館工作
骨髓移植過程與輸血相若,阿茵指那包「來自星星」的救星是一包體積較紙包飲品還要小的紅色液體。她躺在病床上,骨髓像輸血般,從她右邊鎖骨導管輸入,經靜脈流往心臟,再傳至身體各處,過程不足一小時,「輸進時覺得身體好熱,好感動」。「呢包血真係好,救咗我」。從未去過韓國的她,希望能親自向捐贈者道謝,又笑言「我都有煲韓劇」。
為免受細菌感染,阿茵甚少外出,到醫院覆診也會佩戴口罩。現時仍有少許排斥反應,眼睛分泌物增多及口腔潰爛。但她說,排斥反應遠不及化療辛苦。過去三年,化療副作用令她嘔吐不止,更出現藥物敏感導致呼吸困難及心跳加速,須到深切治療部留醫。她希望身體排斥情況續步減少,能重投科學館的工作,並可以過來人身份鼓勵血科的病友。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迄今為子茵籌得逾41萬元善款,已悉數轉交支援其醫療及生活所需。「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捐款編號:S0001
網上捐款: http://charity.appledaily.com.hk/donate
識睇 一定睇蘋果嘅足動世盃:
http://worldcup2014.appledai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