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分校今年9月開學,昨舉行創校首次入學試,787名廣東省考生分別在深圳及廣州同步應考,聲稱秉承香港中大傳統的深圳中大,試題參考內地高考,也涉及討論內地不合理法律、社會道德等試題,然而考生多不選答,甚至啞口無言,反「貼題」中港時事,如香港自由行問題等。記者:李雅雯
雖然深圳中大每年學費高達10萬元人民幣,但仍吸引大批內地生報考,將取錄60名廣東省學生。昨首次舉行的入學試分筆試及口試兩部份,2小時15分的筆試要作答中、英試題;英文三條試目要全部作答,中文筆試則三選一。
試題不涉「七不講」
今次試題不涉規管內地大學的「七不講」,即西方民主、普世價值、公民社會等。
考生劉欣怡表示,英文試題比預期淺,每條題目只需寫200至250字,其中兩條試題關於空氣污染的成因及論述個人深刻的經歷等,她說試題類同內地全國高考題目,坊間也有模擬答案可參考。惟一題要求分析貧富差距問題,卻考起這班內地尖子,考生何同學說,內地教育當局可能要顧及貧窮學生處境,過去的高考題目甚少涉及貧富差距、不均等問題,坊間沒有模擬題參考,只能臨場發揮。
中文筆試部份三題選一題作答,所有題目要求考生以儒家思想分析回答。近年國內學者爭議應否加強儒學教育,以糾正重視物質的價值觀,深圳中大出題不知是否與此有關。本報訪問五名考生,全部都避答其中一條要以儒家的孝道論述中國社會問題的題目,其餘兩條坊間有官式答案的題目,分別是以儒家思想論幸福,及中庸之道論述對國民性格正負面影響,都是考生熱選。
何同學說「論幸福」正是高考題目,早前應付高考,已將模擬答案背得滾瓜爛熟,應考深圳中大入學試大派用場,更即場背誦捨棄小我、完成大我、為他人着想等「標準答案」,他說不選答以孝道論述中國社會問題的題目,是因試前沒有準備。
面試題亦考起應試生。邱同學說其中一條小組討論題討論不合理法律及相關對策,邱同學坦言思想狹隘,高中教育從不討論國家法律好壞,這條陌生的論題令眾考生不容易帶出觀點,有考生甚至啞口無言。
筆試題目
中文部份(三選一,每題作答800字以上)
.以儒家思想論幸福定義
.儒家的中庸之道對國民性格的正負面影響
.當今社會需要孝道嗎?
英文部份(全作答,每題作答200至250字)
.空氣污染成因及解決方法
.個人深刻經歷
.貧富差距原因及解決措施
口試題目
小組討論(六人一組)
.共同語言是甚麼?你會設定哪些共同語言?
.成功的定義
.討論不合理的法律及對策
識睇 一定睇蘋果嘅足動世盃:
http://worldcup2014.appledai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