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作家讓香港當主角董啟章寫盡大城小事

年度作家讓香港當主角
董啟章寫盡大城小事

【星期日專題】
【本報訊】貿發局今年邀請董啟章為書展年度作家。他自嘲是「全職的業餘作家」,只因寫作不能謀生,但認為在香港這個文學不受重視之地,文學寫作雖艱難卻重要。在其筆下,香港不只是某個故事場景,有時香港就是主角。對於本港文學被邊緣化,不及內地作品,他認為不應妄自菲薄,「唔係要爭取好多大陸人睇先係好」。
記者:朱雋穎

香港作家很少像董啟章般,純粹專注寫小說,而且是長篇小說。更多人是身兼多職,既在報刊寫專欄,又上電台開咪。但董啟章就只有寫作,一寫就是20多年。成為年度作家,他首先想的是會不會影響寫作,以及責任,「唔係要宣傳自己,而係藉此機會嘗試令更多人注視香港文學」。

「閱讀唔只買書 要有交流」

他坦言,在香港寫作嚴肅文學,環境並不理想,就算能出版作品,得到的回應也相當少。他認為這與商業文化有關,每年的書展,也集中在銷售層面,「但閱讀唔只係買書,買書之餘更要讀書,以至大家有自己見解,有意見、有交流」。他說香港在九十年代中期,曾有段時間較多人寫書評,《信報》、《經濟日報》、《星島日報》都有讀書版,讀書人有發表見解的園地,討論氣氛熱絡,是較理想的狀態。
他認為香港文壇雖小,但亦因此內部約束力不強,沒有所謂輩代、派別去限制個人的風格,是故每個作家都展現出不同的特性,「像以往的年度作家,劉以鬯、西西、也斯、陳冠中,儘管當中有人是同時代的,但看來看去都是如此的不相似」。
至於其書寫香港之特色,就是他刻意描寫城市中的小事,藉個別的故事反映時代的脈絡,產生具普遍意義的價值。由虛構香港地理與歷史的《地圖集》,到夾雜家庭史的《天工開物.栩栩如真》,到以人物描寫為主的新作《美德》,董啟章盡寫香港的小地方小人物小事件,那些看似瑣碎的題材,其實都具有普世意義。

董啟章認為,香港書展只集中在銷售層面,不足以培養更濃厚的閱讀氣氛。資料圖片

「唔係要爭取大陸人睇先好」

「我傾向以小見大。香港一定是個特定的、地區性的題材;但地區性展現的人的關係、各種社會的狀態,以致於人類生存狀態本身,都可在這個特定的例子中看到。我希望自己不只寫到本土,也寫到一個世界性的狀態」。
小說是他回應世界的方式,在其作品中,讀者卻不容易找到單一被提倡的價值或觀念,而是眾多的立場、處境、取向。這種看似紛雜的筆法,營造出一種陌生感,教人透過更多角度去看可能已成日常的習慣,「那未必是基於一種不滿,而是要為現實打開可能性。任何作者,對於自己生存的世界,都一定見到一些或整個狀態本身,有封閉有不足的地方,然後通過寫作及想像力,去創造一些不同的可能性。這些可能性不一定是給現實的答案,但可提供我們去思考現實時一些不同的角度」。
董啟章形容,在華文世界中,香港文學處於邊緣狀態,一如香港的現實處境。相對於大陸的中原文學,香港文學被視為微不足道,無歷史、無故事,「很多人為此忿忿不平,但寫作嘅人毋須成日諗住呢樣嘢,以普遍的文學準則去寫好作品就好,唔係要爭取好多大陸人睇先係好」。

識睇 一定睇蘋果嘅足動世盃:
http://worldcup2014.appledai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