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遊芊陌:來自星星的缺憾 - 蕭煒春

悠遊芊陌:來自星星的缺憾 - 蕭煒春

請別誤會,這篇文章跟都敏俊和千頌伊其實毫無關係。雖則同樣是愛情故事,故事主題同樣與星星有關,但《The Fault in Our Stars》中的星星,並不是都敏俊的家鄉KMT 184.05,而是你我的人生。這是一本銷量極高的青少年小說,在年輕一代、尤其是少女之間的影響力,絕對可媲美《來自星星的你》在師奶界的所向披靡。
先說說這書的威水史:在2012年1月出版前的6個月,單單發表了書名已登上亞馬遜的賣書榜首;連續124個星期位列《紐約時報》暢銷書榜;獲《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時代雜誌》等選為「2012年最佳書籍」。最新鮮熱辣的是剛在美國上映的同名電影,成本1,200萬美元(9,360萬港元)的製作,首星期票房已達4,800萬美元(3.7億港元),遠遠拋離同期開畫、湯告魯斯的13億元巨獻《異空戰士》(Edge of Tomorrow)。
「星星即使在數億光年之外爆炸,光芒仍會留在地球的夜空中。儘管在不完美的命運中相遇,留下的痕迹並非傷痛,而是美好的缺憾。」16歲的Hazel Grace患了末期癌症,生命踏入倒數階段;在一次癌病童的支持小組上,遇上了17歲的癌症康復者Augustus Waters,展開了一段美好而傷感的愛情故事。
橋段有點老套,外國傳媒認為它跟《愛情故事》(Love Story)同樣賺人熱淚,我則想起了山口百惠的《赤的疑惑》。我從來不喜歡愛情小說,這本書,是我家小悠「強迫」我看的。「媽咪,真是很好看。沒有人看完會不喜歡的。」我揭了數頁,把書擱在一旁。幾天後,像突擊檢查功課般,「媽咪,看完了嗎?為甚麼看得這麼慢?」
只好一鼓作氣把書讀完。女主角Hazel自小在死亡邊緣徘徊,對人生很有見解。她不懼怕死亡,只憂慮離開會給身邊人帶來極大痛苦。她形容自己是一枚手榴彈,任務是防止爆炸時死傷狼藉,所以一度很努力的想把Gus拒諸門外(跟都敏俊拒絕千頌伊的理由如出一轍吧)。Hazel的父母很愛她,為免出現差池,總是24小時在她身邊候命,卻不知這成了女兒的重擔,令她更加害怕自己的離開,令雙親的人生變得空白。
坦白說,這絕對不是一本給我這種年紀婦女閱讀的書籍,正因為它的對象是青少年,循主角的所思所想,可以窺探年輕一代的所思所想。踏入青春期的孩子,總像一下子遷往了另一個星球居住,兩個空間的人不只難以相愛,搞不好更會演變成火星撞地球。地球人有時不得不順着外星人的喜好,循蛛絲馬迹揣測他們的喜怒哀樂。
書中有些性愛情節,雖則輕描淡寫,但看到時着實有點愕然,想着我家12歲女孩閱讀時的反應。作者John Green堅持成年人不應低估青少年的思考與批判能力,事實上書中有關愛情、親情、生命與死亡的觀點,不一定與父母輩的看法相同,可能這正是女兒向我強力推介此書的原因。
《The Fault in Our Stars》(生命中的美好缺憾)8月中在香港上映,若不想閱讀厚達三百多頁的原著,不妨到戲院走進年輕人的世界。請小心結局不是外國人與地球人歡歡喜喜的大團圓,來自星星的缺憾始終貼近現實,而現實往往是傷感的。

蕭煒春

傳媒人、兩女之母。徘徊於工作與家庭之間,終日嘔心瀝血。

【622公投 我撐普選】 毅行直播
流動版網頁︰ http://622popvote.appledai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