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覺度:面子比孩子更重要? - 康婷

愛的覺度:面子比孩子更重要? - 康婷

幾年前我和只有兩歲大的女兒參加一個家庭聚會,在一間酒店內的私人宴會廳吃午餐,在其他人未到之前,女兒歡喜地滿場飛玩氣球。當所有人到齊,房內自然較之前擠迫,也較嘈雜,女兒便收起笑容,小心翼翼觀察這群陌生面孔。正在此時,一位與女兒較熟的親戚竟在她背後抱起她,走到幾位素未謀面的阿姨阿叔當中,一直催迫女兒說:「快叫A姨姨,B叔叔,要有禮貌才行。快叫人吧!」而那群姨姨叔叔就笑着拍拍女兒的頭或摸摸她的臉。在這麼一個情景下,女兒可以怎樣回應?她當然大聲哭叫,完全不肯說話。抱她的親戚不但沒有安慰她,更用怪責語氣說:「唉,不知你今天幹甚麼,真無禮貌。」然後對阿姨阿叔們說:「可能她肚子餓吧。」再轉頭問我:「媽媽是否沒有給她吃早餐?」這親戚口雖怪女兒「無禮貌」,心裏應該覺得「無面」吧!我在旁觀看這套鬧劇,不怒反笑。
當了母親後我常回看自己的童年片段,可跟現在發生的情況作比較,亦參考自己當時做小孩的感受。雖然我父母較為開通,但畢竟我是在一個中國家庭中長大,所以童年時也經歷不少以「面子」為重點的個案。當我跟朋友玩得興高釆烈之時,父母會要求我在鋼琴上演奏一曲給長輩聽,我心感氣憤,覺得「要面子」是動機。有時候長輩會強迫我吃很難吃的食物,再細聲對我說:「吃一點吧,給主人家面子。」又是「面子」。有次我做了一件頗蠢的事,之後也心感難過,叔叔聽了事件就說:「千萬不要讓人知,定笑破人家肚皮,無面極了。」豈有此理,到底這「面子」是甚麼傢伙,竟然讓父母和長輩都情願為它而不顧小孩的感受,為它抑壓真實情緒,這「面子」的地位竟比孩子地位還要高!不管它是何方神聖,我從小就非常討厭「面子」這回事。
在社會工作後,我學會適當地與「面子」合作,例如給老闆面子、為客人留面子、盡量不落同事面,更不會讓公司無面。我接受「面子」在文化和傳統上的價值,也承認在工作上它是有一定的用途,但它絕不會在我教導女兒的價值觀當中佔任何地位,我不會容許「面子」推動女兒的行為或抑壓她的情感。其實「面子」與對方受到尊敬的感覺是息息相關,但感覺的尺度卻因人而異,A姨姨覺得吃飯時說「大家吃飯」便行,B姨姨認為吃飯時要按輩份高低次序叫人才代表尊敬,何等複雜!女兒只是一個小孩,還在慢慢探索及接受自己的感覺,學習用詞語表達個人感受,連自己的感受也未有掌握到,哪有能力去分析其他人受尊敬的尺度。感覺就好像漣漪一樣,要先了解和接受到自己,才能延伸到配合別人的需求。
女兒需要學習基本禮貌,以及尊重他人的財物和感受,但她也該同樣受到這些尊重。若姨姨請她吃食物,不想吃便乾脆說「我不吃了,謝謝」,若姨姨為此生氣那是姨姨要反省。如果有朋友探訪我家,女兒拒絕我邀請她彈琴,我希望她會堅持並要求我尊重她的回應,千萬不要為「給老媽面子」而彈。若我為此生氣,那我就應該好好反省。

康婷

曾是一間頂尖美國投資銀行的管理層,科技網創業者,現在選擇做最熱愛的工作:家中一腳踢的媽媽。

識睇 一定睇蘋果嘅足動世盃:
http://worldcup2014.appledai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