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 訪】
中國錢荒一周年,今年沒有歷史重演之餘,5月更突破「Sell in May」成為升市月,市場對錢荒及理財產品違約亦已視作「太耐冇講等於唔存在」。不過,滙豐環球投資管理宏觀及投資策略師陳瑩若(Renee)接受本報訪問表示,雖然人行流動性今年相對偏鬆,但難言最壞情況已過,中國信貸市場仍有很多憂慮,礦業及產能過剩行業的理財產品屬違約高危。
陳瑩若指,經過去年人行3至4月收緊流動性,引致錢荒過後,今年初雖然沒有大規模的放水,但微調往放鬆方向,是人行的穩定政策。
礦業理財產品恐違約
她指出,去年不是為了懲罰理財產品而收緊流動性,只是發出訊息有留意此風險,今年人行較小心,傾向從監管控制風險,而非透過收緊流動性,亦開放其他的渠道,例如讓地方政府省市債,或鼓勵在IPO集資。
她表示,中國的信貸仍有很多憂慮,不能說理財產品最壞情況已過,因為違約風險仍揮之不去,影子銀行仍是主要關心的問題。隨着中央推出鐵路開支計劃,加上其他措施出台,令流動性偏鬆,利率稍向下,而市場感到經濟不會硬着陸,可令違約問題較遲發生,違約風險維持低水平。
不過,Renee認為中央會讓理財產品選擇性違約,潛在板塊會是礦業及其他產能過剩的行業,以上行業理財產品佔的比例較少,大概是5%至20%之間,而政府本來亦不支持,對其他行業的影響有限,因此中央容許違約。她認為,地方政府融資平台有機會獲支持,因樓市大到不能倒,樓價調整會影響地方債,或構成系統性風險,新領導會防止中國樓市出現大規模調整,用地產支持地方債。
她指出,今年內地樓市無可避免有一定程度的調整,是必須的過程。城市的需求則很不同,只要調整10%至15%需求就會回來。
記者:高明輝
識睇 一定睇蘋果嘅足動世盃:
http://worldcup2014.appledai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