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意見】
註冊中醫師許懿清表示流汗能降溫及排毒,「大熱天唔流汗先要睇醫生」。惟汗液在身體靜止狀態仍流個不停,或有顏色及異味,反映臟腑出現問題,需從身體根本進行改善。中藥麻黃根、糯稻根等有止汗作用,自製中藥止汗粉也有助減汗味。
運動時大汗淋漓正常不過,但當做完運動一段時間,旁人已停止流汗,卻仍汗流浹背,並感到非常熱,有機會為肺氣虛弱影響。許懿清表示,肺主皮毛,若肺氣虛,皮膚毛孔會開不會閉,人便會容易流汗不止;另心氣不足,亦會容易出汗,要針對性強心補肺才能改善問題。若汗液帶黃甚至啡色,又有汗味,則多為濕熱,肝火盛,需要去濕清熱,減少黃汗問題。
部份不明汗症亦需特別留意。許懿清舉例,如睡中出汗,醒來汗止,稱之為盜汗;自汗則為不動而沒因由的出汗,部份人則僅頭面部出汗,如頭汗、鼻汗等,全部反映身體出現問題,宜求醫辨證論治。
避免暴食酗酒 改善汗臭
中藥材中如麻黃根、糯稻根等有止汗作用,另可自製中藥止汗粉減低汗味。一般而言,避免暴飲暴食及酗酒,少食高糖、肥膩、太鹹太辣等刺激汗腺食物,對汗臭等亦有所改善。 她又提醒,流汗後一定要抹乾及換去沾濕衣服,否則進入冷氣地方易感冒,寒邪、濕邪入體病情將更嚴重。
《蘋果》記者
【止汗三寶】
茵陳防風雙根瘦肉湯
材料:
1.糯稻根2錢
2.浮小麥5錢
3.麻黃根2錢
4.荷葉3錢
5.綿茵陳3錢
6.陳皮一小塊
7.百合1両
8.蜜棗5枚
9.防風5錢
10.黃豆2両
11.瘦肉1斤
12.鹽少許
13.水2,200毫升
做法:
材料洗淨後,陳皮浸軟刮去內層白色物質;以煲湯用紗袋將藥材袋好,瘦肉汆水、切塊;全部材料加水以大火煮滾後,改文火煮一小時,加鹽調味即成。
作用:
麻黃根、糯稻根均有止汗功效,適合大汗、汗味濃、汗有色者飲用;湯水不寒涼亦不燥熱,兼治虛實之汗,適合所有體質者。
中藥外洗劑
材料:
1.石菖蒲15克
2.白芷15克
3.荊芥30克
4.馬齒莧200克
5.佩蘭10克
做法/用法:
將藥材浸泡20分鐘,再煎煮30分鐘,倒出煎液即成;使用時可用棉花沾濕,洗擦腋下、外陰、乳暈、肚臍等多汗部位,拭乾後可塗抹中藥止汗粉,宜在洗澡後進行。
作用:
局部外治汗臭,能斂汗除臭,適合汗味濃、黃汗者使用。
中藥止汗粉
材料:
1.蘆甘石粉15克
2.密陀僧粉30克
3.冰片(粉狀)6克
4.滑石粉30克
做法/用法:
將所有粉狀材料混合即可,可當爽身粉使用,在洗淨擦乾的多汗部位撲上藥粉,每天使用2至3次。
作用:
局部外治汗臭,能斂汗除臭,適合汗味濃、黃汗者使用。
資料來源:許懿清中醫師
識睇 一定睇蘋果嘅足動世盃:
http://worldcup2014.appledai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