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不公後加稅 - 左丁山

製造不公後加稅 - 左丁山

法國經濟學家的Thomas Piketty的暢銷書「二十一世紀資本論」出版後,洛陽紙貴,引起全球經濟學界對貧富懸殊、財富分佈不均的熱烈討論,左派學者克魯明對此書尤其熱心宣揚,指責批評皮格提論據的人別有用心。「金融時報」細心將皮格提的數據(網上公開)重新檢視一遍,發現不少錯誤,FT指皮格提難逃粗疏之譏,並且可能因為錯誤的數字計算,達致錯誤的結論。左派學者對FT挖瘡疤,不以為然,指一些錯誤純屬技術性,不會影響最重要的結論:即資本持有人的財富增長率,高於其他人,而且差距越來越大,須以稅務政策調整、干預。
皮格提的觀察應有事實根據,但在注重嚴格核證的學術界,批評皮格提也是理所當然,否則學者變成和稀泥的差不多先生,學術界也就沒有希望了。左丁山認同財富分佈不均的現象,但歐美的民主政府在聽取皮格提的政策意見之前,(即引入財富稅wealth tax和更累進的入息稅),不妨先檢討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是否故意製造財富分佈不均,令富者越富?
日前歐洲央行宣佈進一步減息,引進負利率,希望打擊通縮,刺激通脹,便是一例。負利率與QE的效果只有一個,就是逼使股價上升,樓價上升和國債價格上升。自從聯邦儲備局在金融海嘯後進行QE,標準五百指數已由2009年3月6日的低位666.79點升至今天的接近1950點,升幅逾2.9倍,而過去六年來,美國的工資增長平均每年頂多在2%或以下,不少工人能不失業已算幸運。在09年痛苦不堪的股市投資者得政府救助,今天已大喝香檳慶祝賺大錢,當年失業的工人,至今仍然為生活苦苦掙扎,這樣的情況,在其他地區亦普遍發生。央行主動製造了income inequality(收入不公平),然後由政府向富翁加稅,就能夠解決問題了嗎?答案就係唔掂,因為從股票股息所得,屬資本增值,增值稅通常比入息稅低(香港更冇增值稅),如果要大大修改稅率,又會動搖經濟結構,影響整體增長,傷害工人階級。皮格提有正確的觀察,但以加稅來修正財富分佈不公,未免過份簡單。

識睇 一定睇蘋果嘅足動世盃:
http://worldcup2014.appledai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