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長策會提出在未來10年興建28.8萬間公共房屋的目標,房委會委員劉國裕指現時的建築成本高,不能以「賣一間、建兩間」的形式補貼公屋建屋成本,意味着房委會將會面對財政赤字,政府需要注資才能夠達成建屋目標。
房委會昨召開周年特別會議,劉國裕在會上指近年建屋成本大幅上升,2012年6月興建的六個新居屋屋苑,共有2,266個單位,每單位建造成本達87至165萬元,售出後每單位只賺7至10萬元。
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間,每單位建造成本上升到103至167萬元,扣除興建單位成本後,每單位僅賺5,300元,他說已不能再以出售居屋來補貼公屋的建屋成本。
會後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兼房委會主席張炳良指建築成本大增,令以往「賣一間居屋換建兩間公屋」的情況不復見,房委會將面對財務問題,要完成長策會的目標是「一大挑戰」。
近七萬單身青年輪公屋
持續增加的公屋輪候人數,影響三年輪候上樓時間的承諾,據2014年3月的數字顯示,共有逾24.8萬宗公屋申請。
房委會委員方剛稱,當中有6.7萬宗為18至29歲單身人士申請,申請人大多為零收入的學生,「一到18歲就有理無理申請」,促房委會主動檢查申請人的入息和資產,刪除沒有需要的申請人,以加快輪候時間。
此外,申訴專員公署昨宣佈主動調查房屋署及房協,對公營房屋現有租戶資助資格的審查和監察機制,以防止租戶獲雙重房屋資助。
對此,張炳良表示歡迎,並認為房屋署設有既定機制,強調租戶將不會得到雙重資助。
【壹錘定音】星期一至五,早上8點開咪!
http://hammerout.hk
立即更新《蘋果動新聞》app
https://bitly.com/AppleDailyiOSApp
https://bitly.com/appledailyandroid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