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開發新市鎮時,往往描繪出一幅玫瑰園般美好的願景,但事實恰好相反。綠色力量翻查環保署過去14年數字,發現東涌污染物「爆錶」情況冠絕全港,一般監測站錄得空氣污染「甚高」水平日數達213日,平均每年15.2日,比第二位元朗多一倍,當中八成日子屬臭氧超標。
記者:佘錦洪
綠色力量根據環保署公佈的資料作分析,發現2000至2013年的14年中,全港10個一般監測站以「空氣污染指數」(API)計算,錄得101或以上屬「甚高」或「嚴重」的爆錶日數,東涌以213日居榜首,平均每年15.2日,八成日子屬臭氧超標;另一個新市鎮元朗達「甚高」或以上亦有103日,平均每年7.4日。
臭氧超標影響健康
分析表示,在過去14年只有東涌監測站單獨「爆錶」的月份及日數,分別有27個月及99日;而在時數上,東涌再以724小時排第一,其次為觀塘及葵涌,分別有702及664小時,元朗亦有545小時。
綠色力量科學及自然護理總監鄭睦奇解釋,API爆錶代表污染物會對人體構成短期健康風險,「咁樣嘅日子一年唔應該超過三日」。而東涌位處大東山及鳳凰山之間,「其實喺山谷裏面」,如果上空出現暖空氣逆溫層,污染物將被困住及積聚。
鄭睦奇表示,臭氧雖然是東涌主要污染物,但政府在多份環境評核報告如港珠澳大橋工程,並無將其納入評核項目,批評做法罔顧居民健康,建議當局應將其列入環評考慮因素,發展時保留植被及水體,增加綠化地降溫,減少臭氧形成情況。
東涌北區議員余俊翔稱,區內空氣質素受風向影響,「吹西南西北風會比較差」,指污染物主要從珠三角地區吹來。他擔心港珠澳大橋通車後,大量內地車輛會加劇空氣污染。
【壹錘定音】星期一至五,早上8點開咪!
http://hammerout.hk
立即更新《蘋果動新聞》app
https://bitly.com/AppleDailyiOSApp
https://bitly.com/appledailyandroid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