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聽到最多的五個字,不是「巴西世界盃」,不是「爭取真普選」,而是「點算呀老公」。事緣就讀K2的女兒要開始報小學,我才體會到子女要正式進入人生的羅馬鬥獸場,對父母的EQ原來是這麼大的一場考驗。
有天回家看到老婆在填張只有一頁紙的小學報名表,沖完涼出來見她還是對着份表苦思。「點算呀老公?呢度要填獎項呀,死喇,我哋個女冇獎呀。」我將近40歲人也沒獎項,為何一個五歲大的小女孩已經要以獎項作競爭工具?課餘時間我重視帶女兒多看世界,讓她在書本學到的東西與現實有一個連結,並以繁雜的世事豐富她的聯想,這是我讀教育經典《Carl Weter's Educational Law》的所得。
學校講座 細節顯真章
但這些理論解決不了現實的提問:「老公,好唔好填個女上次喺九龍公園參加救世軍親子野外定向嘅『豬肉』優異獎?」「而家新城頒獎禮咩?」我不想chok獎自欺欺人,這是給女兒最重要的身教。「咁點算呀老公?留空佢?」老婆憂心忡忡地填了個「nil」字,其實我內心深處,是想填個「why」字。這樣寫message有態度,我like,但我知學校唔like。
選小學不但是小孩之間的競爭,更是父母之間的較量。聽到很多家長對各間小學的特性與情況熟識倒背如流,老婆又是那句,「點算呀老公?你睇吓人哋幾勤力。」我明白太太的壓力,情況就如自己跟冧把買股票,但人家卻能把全港上市公司的年報背誦出來。但我知道真正理解一間公司,不是靠閱讀年報的死資料,而是要認識公司的管理層,以至從員工及消費者的態度與口碑側看公司實況,故我重視參與小學的介紹講座。
作為marketing人,我對各小學在介紹會中如何market自己特別好奇,親身體驗感受是大部份學校都很懂家長心理,深諳市場定位及自製特色,有些用音樂教育為主軸,有些以全港最多課外興趣班為賣點,有些則強調以學生為主角,一班之中各人皆有頭銜,讓他們建立自信,甚麼班長、追收功課長、圖書長,校長演說時配合有趣標題,「我們班的失業率是0。」家長們聽得如癡如醉。廣告宣傳我見得多,對表面幻像有點免疫力,在一個介紹講座中,我會針對留意細節,因為我深信當中隱含學校的真像。
舉個例子。校長演講時有意無意強調自己是甚麼教育專家、博士,我必存有戒心,因為現在見多了名人猛人,發覺真正有料的都相當humble,絕不會自稱專家。而介紹會完結後家長離場時的十數分鐘,是我最全神貫注的一刻。嘗試留意校長與老師鬆懈時的互動,你會看到很多。真正親民而重視員工的校長,會與同事有講有笑,有類似拍拍膞頭的小動作,但反之我見過有校長在那時盡顯自我,有老師必恭必敬地奉上樽裝水,校長眼也不望一下接過手裏,唔該欠奉。我討厭這種人,或許他真的是教育專家,但我不想讓女兒給他教導。20世紀猶太哲學家Abraham Joshua Heschel的一句話深得我心,「When I was young, I admired clever people. Now that I am old, I admire kind people.」
天真笑容欠奉好心噏
教員的態度與表情也是重要指標。很多時校長演講期間會顯示師生互動的相片,我會快速尋找相中老師加以觀察,有些會露出開心和引以為榮的表情,這是敬業樂業的表現;有些則目光呆滯,感覺事不關己,我會對他的教學熱誠打個問號。
看學生的反應同樣重要,因他們直接反映學校的質素。不少學校安排學生做天才表演,以示自家出品文武全才,我又是特別留意學生們表演前後的表情。曾經見過一間學校小小的演出者面如木雞,即使表演過後,也完全看不到小孩應有的天真笑容,我感到心噏。這些小朋友不應是學校的宣傳工具,他們值得擁有一個更愉快的童年。在另一小學看到一班學生小導遊,雖然偶有出錯,稚氣未減,在家長面前故作專業,但背向大眾時那微微的舌頭一伸、偷偷一笑,卻是快樂學習的最佳體現。
我不懂教育,我不是專家,但我相信自己對人性的觀察。校長的品格重要,因為其感召力關乎能否建立優質教學團隊,亦導向學校資源的合理運用。老師的態度重要,因為只有敬業的良師才明白有教無類的道理,我女兒不是天才,特別需要這類教員。學生的笑面重要,因為我不需要女兒有一個優秀的童年,我只希望她有一個快樂的童年。
徐緣
跨國公司市務總監、營銷專欄作家
http://www.facebook.com/tsuiyuenmarketing
本欄隔周四刊出
【壹錘定音】星期一至五,早上8點開咪!
http://hammerout.hk
立即更新《蘋果動新聞》app
https://bitly.com/AppleDailyiOSApp
https://bitly.com/appledailyandroid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