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自由行? 特首最終不敢(自由撰稿人 周信) - 周信

削自由行? 特首最終不敢
(自由撰稿人 周信) - 周信

特首周前在策發會上主動向委員提問限制內地遊客人數可減多少,並以20%作為範例來測試公眾反應。他的說話,一如以往引起持份者的強烈批評。連日來,各大地產商紛紛表示異議甚至抗議,要求不止不能減人半個,甚至應該是多多益善,因為從來沒有服務行業、城市或政府會拒納臨門的貴客,正確的做法應是不斷改善接待設施。為回應這些地產商的批評,有官員和議員相繼主動發聲,指削減自由行旅客人數影響廣泛深遠,不能輕率決定,又同時發表了近期的遊客與消費統計,力證數字突跌至令人擔心程度。
梁振英主動公開發言,目的當然是向地產商下馬威,同時亦是向市民交代,證明他一直在解決問題做實事。但這一切公關安排都是門面工夫,內地旅客人數的增減,是政治決定多於經濟決定,中央政府才是最終的決策人。
內地旅客帶來的各行業利潤,八成被租金佔去(據中大姚松炎教授估計),因為香港的零售設施供不應求,旅客購物就算擴散至十八區,也不會減低租金的升幅,只會令區區都要捱貴租,除非旅客人數減少和消費力下跌同時發生,令已變為「天之驕子」的高端零售業一時不能變身轉型。
過去幾年商舖加租不止旺區驚人,連屋邨大小商場也水漲船高,增幅絕非一般薄利多銷的小生意所能負擔,因為收入與利潤不會同步飆升,被迫離場的小商戶越來越多。大地產商為了迎合內地旅客,不斷把商場翻新和更換商戶組合投其所好,舊商戶若不肯與之配合「變身」「升呢」,根本沒有機會出價競投續約。任何本土行業,如果不能吸引內地貴客,就算街坊口碑再好,也沒有留低機會。
租金狂升,必反映在物價上。「平買平賣吸人流」「薄利多銷益街坊」的營銷手法已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唔貴唔賣賺到盡」「搶錢容易搵錢難」。香港的生活指數升得越高,生活質素卻越低,地產商由自由行所獲的利潤越高,特區政府施政與管治的得分則越低,因為不滿的除了被逐離場的優良小商戶,廣大市民所受的生活壓力其實更巨更深遠。
梁振英有沒有決心去撥亂反正?看這幾天多位政府官員發表的言論,已可看到特首正在「收回」他的「20%減額」民意試探氣球,因為地產商的反應實在強烈,令政府根本沒有選擇餘地。
除了減內地旅客名額,另一個同樣有效的控制租金方法,是在邊境興建內地旅客專用購物城,方便他們毋須進入市區即可購得一切生活所需以至世界名牌。政府還可向在市區購物的內地旅客徵稅,令他們有更大的誘因前往香港邊境購物城,這種「推拉並重」的雙管齊下方法,可讓內地旅客自適其適。但這建議,必會遭到大地產商的大力反對,除非他們也是最終的得益者。而他們所用的反對手法亦一定奏效,例如單在城規會的討論和通過,已足令政府寸步難行。
把粉嶺高球會收回作邊境免稅購物城,政治上不可能,大嶼山人工島興建同類購物城亦嫌年期太遙遠,特區政府有大量藉口將地產商不支持的構思束諸高閣,雖然這些構思不少人認為是解決自由行問題的最佳方法,且增加的就業人數一定不會比在市區經營少,唯一因受影響會大力反對的只會是壟斷市場的超級財團。
特首最終必不會(或不能)削減內地旅客的數字,也不會貿然增加零售設施的供應。任何構思越有效,出世的機會越小;反之政府卻會繼續支持各區的大小商場去翻新升呢,好讓香港能不斷接待更多的自由行旅客。大地產商不會輕易讓政府把他們的既得利益奪去,政府只可以引入更多的購物旅客及商場投資者出手,讓他們與這些「新對手」透過市場競爭一決雌雄。
根據姚松炎教授的估算,興建邊境購物城可令市區商場租金減低20%,這類「阻嚇性」數字更足令地產商向特首反施壓,以梁振英的弱勢,又豈敢再招地產商的怨與怒!

周信
自由撰稿人

【壹錘定音】星期一至五,早上8點開咪!
http://hammerout.hk

立即更新《蘋果動新聞》app
https://bitly.com/AppleDailyiOSApp
https://bitly.com/appledailyandroid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