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因為母親懷胎十月,加上日夜照顧,子女似乎疼愛母親多於父親。以為是個人因素,但翻查資料,母親節於十七世紀中葉已出現,而父親節則始於二十世紀初,可見自古至今,對母親節的重視仍遠超父親節。說到這裏爸爸可能已大呷乾醋,為表感激,不如以濃厚汁豐的牛筋條麵紥、鬆化的鮑魚酥和鮮甜的龍蝦菜苗餃,慰勞爸爸的辛勞,給他一個驚喜吧!
記者:區佩嫦
攝影:伍慶泉、潘志恆、劉永發
牛魔王爸爸 變種牛腩麵
甫踏入國金軒,已被其像氣泡般的玻璃吊飾所吸引。一室翠綠配啡調的室內裝潢,把中西風格結合,營造出優雅的氣氛。裝飾中西合璧,點心亦以創意、中西合璧為賣點,相信最適合愛享受又愛美食的爸爸。近年飲食業對食材的要求越來越講究,矜貴材料例如和牛、海參和鮑魚等,讓點心變得矜貴起來。眾多點心中,最吸引我的必定是海參牛筋條麵紥。點心總廚黃師傅將牛腩麵由大變細,還要bite size。驟眼看,這麵紥與牛腩麵完全扯不上關係。黃師傅將生麵煮熟後,立即放入冰水,盛起來索乾,然後將已燜好的坑腩、牛筋和海參等,切成四四正正的條狀,緊緊包好。「這道點心最難的,是將通常呈不規則形狀的牛筋切成條狀,所以要千挑萬選。」將牛腩、牛筋和生麵等一口同吃,有齊爽、嫩、彈三種層次,配上吸盡精華的牛腩汁,相信必定吸引一眾父親。創意不是石頭爆出來的,有時也要受外在刺激。像這道梅子醬蒸玉子鳳尾蝦,靈感原來是來自番茄炒蛋。「想做一些像番茄炒蛋一樣,味道帶酸、刺激食慾的點心,便以梅子加檸檬做成甜酸汁。此汁醬酸中帶清香,配上海中蝦,更能提升鮮蝦味。」吃過蝦肉後,不要忘記碟底的玉子豆腐,吸收醬汁後入口更顯滋味。相信今個父親節一定能滿足爸爸的肚皮,𠱁得爸爸開心。
國金軒
尖沙嘴彌敦道118號The Mira 3樓
新潮爸爸 創意煎Pan鮑魚酥
主打新派菜式的小蝶,室內以蝴蝶做主題,布刺繡、屏風和裝飾瓷器碟等,全部綴以蝴蝶,新派感覺中見優雅感。小蝶其實是采蝶軒的新副線,形象較年輕,連菜式亦較創新,希望吸納更多年輕人由日韓菜等改投中菜的懷抱。老闆Jessica是采蝶軒老闆的女兒,自小已愛烹飪,並曾就讀藍帶學校。雖然Jessica並沒有進廚房下廚,但對食材的要求十分講究,所有食材必須用上新鮮材料,並且即叫即製即蒸。Jessica說:「我覺得傳統的點心已很美味,所以毋須像小菜般玩tapas或fusion,即叫即蒸已經最美味了。」餐廳的原隻鮑魚雞酥在Instagram中出鏡率奇高,整個酥撻以煎pan奉上,而呈完美元寶翹形的八頭台灣吉品鮑魚,放在自家製的酥皮之上,酥皮內釀入了以叉燒醬炒香的雞肉及菇,餡料香濃、酥皮鬆化、鮑魚彈牙。口感層層遞增,充滿驚喜。Jessica透露,看似簡單的崧子上素粉果,是她爸爸的最愛,一口氣可吃掉一整籠。素粉果的餡料有木耳、甘筍、崧子和唐芹等。師傅將所有材料略烚後以白鑊炒香,入口沒有一般素粉果的油膩感,亦沒有濃濃的芡汁包裹着,口感清新,配上彈牙的餃皮,的確是不錯的選擇。
小蝶
銅鑼灣登龍街1號金朝陽中心2期 8樓
愛驚喜爸爸 罕見龍蝦餃
曾被外國時尚網站LifestyleAsia,選為香港最佳點心食肆之一的龍景軒,以用料矜貴、賣相別致為賣點。此店的點心餐牌一個月轉八次,部份極受歡迎的項目會保留,像行政總廚陳師傅創作的鮑魚雞粒酥,便被抄到成行成市。這道鮑魚雞粒酥用上南非16頭罐頭鮑魚炮製,鮑魚燜至入味,釀入牛油酥皮,一上桌先飄來牛油香,而以鮑魚汁煮過的雞粒餡料更令整個酥撻生色不少。不過我覺得最貼心的,是大廚將鮑魚略切數下,可以將軟腍又帶彈牙的鮑魚輕易咬開,整個撻有齊酥、軟、鹹、香、嫩、滑,難怪成為招牌點心。鮑魚酥用上16頭鮑魚,而翠綠如玉般的豉汁龍蝦菜苗餃,則用上罕見的菲律賓彩龍蝦。這種龍蝦體形嬌小,每隻約重300克,肉味及彈牙度也是眾龍蝦之首。本以為豉油與龍蝦風馬牛不相及,對這餃完全不抱期望。一啖入口,竟然有驚喜。豉汁味不算太濃,淡淡的感覺竟然與爽口彈牙的龍蝦肉很搭調,而且還飄來果皮的清香,加上混入菠菜汁的彈牙餃皮,這隻菜苗餃堪稱完美。
龍景軒
中環金融街8號香港四季酒店4樓
【壹錘定音】星期一至五,早上8點開咪!
http://hammerout.hk
立即更新《蘋果動新聞》app
https://bitly.com/AppleDailyiOSApp
https://bitly.com/appledailyandroid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