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香港大學成功研發新技術,透過轉基因技術來提升植物花朵的抗凍能力,減低花朵死亡的機會,從而提升其產量。有關的研究顯示,轉基因花朵的存活率,比野生花朵高32個百分點。負責研究的港大生物科學院教授蔡美蓮指出,希望技術可應用至提高農作物產量,但表示並未研究過產物會否對人體有害。綠色和平則對轉基因食物表示「有擔憂」。
記者:羅曉婷
香港大學生物科學學院教授蔡美蓮及其團隊成功研發新技術。研究團隊透過轉基因植物擬南芥,發現技術提升了這植物的抗寒能力,若技術延伸至農作物,有望可提升其果實和種子的形成,減低因寒冷所導致的損失。
低溫存活率高32個百分點
技術特別可應用在受寒冷環境影響地區,以提高食物產量。這一次研究的目標,是希望可提升農作物生產技術,確保糧食可持續供應。
研究發現,將植物放在零下7℃冷處理一小時後,野生擬南芥花朵的存活率僅54%,而轉基因花朵存活率則高達86%,高出32個百分點。
研究人員廖攀形容,有關實驗共重複了10多次,但僅有約五次成功。他們從模式植物擬南芥中獲得一種結合蛋白,發現這種蛋白,可以有助增強抗凍性。
這一次研究共花了約五年時間,花費約100萬元。雖然研究有了新突破並取得專利,但蔡美蓮教授表示,該項技術並未曾實踐在其他物種上,並且亦未研究過該種轉基因產物會否對人體或食物鏈有害。
她進一步解釋,選用擬南芥作為研究對象純粹因其生長周期較短,可更快看到成果。該轉基因技術在2011年已成功應用在擬南芥葉上。
綠色和平憂影響生物多樣性
環保團體綠色和平項目經理張韻琪表示對轉基因技術應用在農作物上「有擔憂」,擔心其釋放到大自然後,影響生物多樣性和植物原有的基因排序,呼籲在轉基因農作物生產前,應做一個有系統和嚴謹的風險評估。「當未絕對肯定其影響在可控情況下,不建議人為基因改造農作物大規模生產。」
【壹錘定音】星期一至五,早上8點開咪!
http://hammerout.hk
立即更新《蘋果動新聞》app
https://bitly.com/AppleDailyiOSApp
https://bitly.com/appledailyandroid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