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央行上星期推出的所謂負利率,美麗的誤會是要強迫歐元區內做生意的商業銀行將錢借出去,促進經濟活動。但稍有常識的都會知道,對整個銀行制度來講,結果只會令商業銀行買入國債,又或者最終令資金流出體系以外。
假設A銀行有多餘錢,因為負利率的壓力,有理冇理也將錢借給X公司。先撇開風險和利息等考慮,X公司拿到了,無論投資設備又好,出糧又好,找數給任何第三方又好,錢,最終還是要回流到銀行體系裏變成存款。其他銀行也好,A銀行也好,因為新增存款,又會急於再將錢借出去。如是者,銀行體系要不斷追逐更加多的貸款,存款又不斷回籠,這就是歐洲央行增加流動性的如意算盤。
當流動性因為扭曲而增加,但貸款需求沒有增加,存貸利率必然會雙雙下降。原則上,因為央行的負利率,商業銀行本來已經可有可冇的存款利率,除了歸零,別無他法。商業銀行的存款,不可能也跟着負利率,否則存戶會將錢提走變成現金。至於貸款,更加沒有可能負利率;否則銀行就要做蝕本生意。所以到最後,商業銀行有餘款又借不出去,就只有將錢泊在國債。
或者這才是歐央行的最終盤算,就是要商業銀行透過買債,令民間資產轉移到國家手上。早兩天,在周末閒來無事,我用Photoshop將歐盟那張藍色的旗換了紅色,寫上「EUSSR:Blue is the new Red」。世界上,除了歐洲央行之外,另一個有計劃地將民產轉國債的地方,就是日本。
日本國債詭異的低息,不是自然現象。在過去的十幾廿年,日央行雖然不斷寬鬆,但不見資金流入市場,亦沒有刺激經濟,皆因資金都導向了國債。說穿了,日本負債最嚴重的不是市場,而是政府,歐洲的情況也是一樣。雖然手法不一樣,日本政府和歐元區政府,都是在想方法拖延終極衰退;但現實結果只會令資金流失,造成通縮。
利世民
http://www.facebook.com/leesimon.hk
【壹錘定音】星期一至五,早上8點開咪!
http://hammerout.hk
立即更新《蘋果動新聞》app
https://bitly.com/AppleDailyiOSApp
https://bitly.com/appledailyandroid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