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周五我們會在這裏搞街坊大食會。你有興趣出席嗎?」甫進入金碧酒家,打算邀約訪問,道明來意後,看似老闆娘的女人問道。屹立彩虹邨將近五十年的金碧酒家,街坊之間,都在這裏聯繫。低調的它,誰想到其創辦人是本港第一代區議員,更曾先後獲港英及特區政府頒發MBE勳銜及金紫荊星章,好不威風。這些年,老酒家守着老屋邨,門常開迎來新知舊雨,老掉牙的話題,想當年的笑料,在這裏都可以毫無顧忌、暢所欲言。這久違了的街坊人情味,猶如一棵大樹的根,不知不覺間,支撐着一家老店,一群街坊,以及一個小社區。
記者:何嘉茵
攝影:伍慶泉
與其說,金碧是一間老酒家,我說是彩虹邨街坊福利會更適合。老舊昏沉的店,坐滿了人,夥計穿插其中。每日下午到這裏打麻雀已成為街坊的習慣;大熱天許多老人家叫碟燒味飯,一坐便是大半天;店內沒有夥計、老闆、客人之分,熟客會「自助式」沖茶,明明來掏腰包吃飯的人客,竟會長駐幫忙,無條件幫手傳菜。街坊老店,總令人覺得溫暖親切,原因是一份解釋不到的濃厚人情味。「我們是屋邨酒樓,幫襯的都是認識多年的街坊,你幫人,人幫你,都冇計較。舊邨多數是老人家,怕他們吃不到太多,我們便賣一籠一個叉燒包,不像外頭的食店,總要逼人吃大大碟的,賺到盡。好像客人漏低鎖匙、銀包、電話,每次都一定會有人交去樓面,不會有人偷的。」大廚兼第二代負責人阮振強(強哥)說。
我抱着期待的心情來到周五的街坊大食會。座上客背景相異,有已搬遷的多年街坊、住樓上的鐵飯腳、也有像我首次來的生客,以及鍾愛中國文化、專程來擺婚宴的外籍夫婦,晚宴就像大家庭聚餐,餘興節目是卡拉OK和飲酒,玩得不亦樂乎。「我們每周五都有大食會,沒有指定菜式,有時會有不同主題,像兩個月前舉行了十二圍的龍𧄌宴,買了兩條過百斤的龍𧄌,用來燉湯、蒸頭腩、炒斑球、炆翅,新年有盤菜宴或齋宴、聖誕有聯歡晚會,甚至蛇宴、周年誌慶晚宴等聚會。」
假裝不來的懷舊情誼
初次在這裏點菜,可能你會毫無頭緒,餐牌是有,但上面寫的卻是家常小炒,驟眼看沒甚特別。要食,還得靠雙腿和一張嘴——預早親身到店內走一趟。因為所有菜式已記在強哥的腦海。午市賣燒味及碟頭飯,晚市便會變身私房菜,告知人數和預算,強哥便會發辦。為甚麼不索性寫在餐牌上,一目了然?他耍手擰頭說,「菜式不用寫出來啦!我們靠口碑,一個傳一個,人客有特別要求可以提出,有些菜式又要看時令,也未必有,怕煩!」面前幾道菜:紅燒元蹄、炸蟹鉗、蜜汁脆鱔、錦鹵雲吞、八寶鴨等懷舊菜,別店怕工夫多,有些早已不做了,老酒家卻懶理已沒幾多人懂叫,巧妙的手藝,慢慢的做,堅持最傳統的做法。像錦鹵雲吞,坊間錦鹵汁的做法已變質,這裏仍堅持自調醬汁,加入雞肉、蝦仁、叉燒、豬肝、青紅椒及菠蘿等材料。
這種懷舊,假裝不了。抬頭看樑上的紅字灰底水泥牆,金碧二字已見斑駁。門口有副對聯,右邊寫上「金盞銀盤佳餚迎貴客」,左邊是「碧杯玉箸美酒讌嘉賓」,是相識多年的熟客宗伯送贈。內裏大部份裝潢亦由五十年前沿用至今,青花懷舊磚牆、紅色金花的掛布,時間彷彿停留在五六十年代。老酒家是由阮氏一家經營,是強哥父親阮秋(秋叔)白手興家的成果。早在一九四三年,已在牛池灣開業,當時名為「秋記酒樓」,彩虹邨建成後,一九六四年便遷入易名為「金碧」。彩虹邨的老街坊,無人不識秋叔。他是本港第一代區議員,經常代表彩虹邨居民謀福祉,也樂善好施,例如向有需要的機構作出捐助,並先後獲港英及特區政府頒發MBE勳銜及金紫荊星章。約三年前因病過身,老店便交由眾子女守着,大哥阮振華(華哥)坐鎮燒味檔,間中會在廚房幫手;老三阮振波(波哥)做樓面,另有一招獨門秘技——專責打蝦膠做蝦丸;老五阮寶貞(貞姐)則負責收銀及管理;老六強哥則負責採購兼任大廚,各人有不同的崗位,分工合作。
一家人守護父親心血
多年來,金碧從來沒有賣廣告。只有一次是秋叔在六十年代在《彩坪日報》(即彩虹邨和坪石邨的邨報)刊登了一則廣告寫道「金碧酒樓,用料靚,味道好」,這六個字令強哥銘記於心。「我們堅持所有東西都自己做,又要用料足,好像蝦丸是我們自家打成,拒絕來貨,一定要用海蝦先得,是百分百的蝦膠。」從沒想過接手酒樓生意的他,在二○○三年沙士卻是人生的轉捩點。「自己本來有份生意,受沙士影響結業,金碧那時都是艱難時期,便回來舖頭幫手。做自己生意和打工唔同,始終會緊張些,要落手落腳做先得。」由生意人到半途出家做廚師,除了天份外,還有後天的努力。「細個在舖聽得多睇得多,自然會識做。不過,剛開始時總有過渡期,記得最初做八寶鴨,最難是拆骨,第一次便花了超過一小時,還要打給其他師傅求救,第二隻開始熟手,花了半小時,其實都是熟能生巧吧!」
不過,老酒家也難逃時代巨輪,要生存,便要轉型。做半私房菜,也是時代使然。數年前關掉點心部,集中做小炒及燒味,現在只做午晚市,朝十一晚十。「彩虹邨人口老化,以前人口有十萬人,現在得三萬人左右,菜式、價錢都要遷就現在市場,寧願做得精,集中做小菜。街坊生意,最緊要好食,日日來食,最容易試到真章。」他嘆一口氣再接着說:「舊邨難逃重建命運,做得到便盡力做,希望一直可以做下去,守護父親的心血。」
後記
每年的6月15日,是酒家的周年紀念。今年即將踏入50周年。「每年我們都會有周年誌慶晚宴,與街坊同樂,可惜今年爸爸未能和我們一起出席,算是一個遺憾。」說罷,貞姐鼻子一酸。店內貼滿秋叔及子女與人客的合照,每個都洋溢着燦爛的笑容。在訪問中,不只聽到一位街坊說,「金碧是我們的飯堂」、「這裏很有人情味」,群英會聚,共同撐起一片天,只為惺惺相惜,合力守着漸被遺忘,而又彼此認同的街坊人情。
金碧茶樓酒家
彩虹彩虹邨金碧樓22號地下
✽以上為晚市私房菜菜式,每位約200元(視乎菜式和人數而定)
【壹錘定音】星期一至五,早上8點開咪!
http://hammerout.hk
立即更新《蘋果動新聞》app
https://bitly.com/AppleDailyiOSApp
https://bitly.com/appledailyandroid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