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CI倘納入A股 基金頭痕

MSCI倘納入A股 基金頭痕

【本報訊】三大掣肘下焗買A股,基金好頭痕!MSCI將於明日公佈會否將A股指數納入新興市場指數,市場正反意見大爆發,有基金坦言業界反對聲音實際較多,並指依靠限制多多的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買賣,資金形同流向有入冇出的「曱甴屋」,除了增加部份基金的追蹤成本,還要額外安排資金應付突發贖回潮,更需調配資源研究新納入股份,隨時費時失事。
A股指數若獲批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料明年5月落實,據悉MSCI建議初階段A股指數佔比只有0.6%,涉及金額約84億美元,現時供外資認購的QFII及RQFII餘額約295億美元,短線足夠應付。

擔心資金易買難沽

然而,MSCI納入A股產生的首個難題,就是並非所有基金有自己QFII,目前只能透過大行買賣,並要支付高昂佣金,據悉2007年A股高峯時,買賣成本要3%至4%,目前市靜都要1%至2%,被逼買A股勢令經營成本上升。有港資基金投資總監表示,將來建倉或要買入中國A50(2823)或美國掛牌封閉式基金代替。
另一個令基金頭痛的問題,就是現時QFII管制資金匯出,一旦A股大跌爆贖回潮,基金要「死頂」派錢予客戶,港資基金投資總監形容這種易買難沽令基金猶如進入「曱甴屋」,或要透過賣走其他流通性較高基金套現。
他解釋稱,由於海外基金在沽出A股後,每月匯出境外資金不可高於上一年的資產值20%,變相減低基金贖回現金彈性。他更稱,現時不少投資A股基金亦有以此方式,先以自身資金交還予客戶。
景順亞洲首席投資總監陳柏鉅稱,唯有要預留更多備用資金,或者將組合內非A股持倉先行沽貨,以應付技術贖回,但被動基金沒有這種彈性。

冀滬港通改善限制

第三個問題是資源分配,惠理基金投資董事周翊祥表示,即使A股無QFII問題,業界亦關注成本效益,「雖然初步納入A股嘅百分比好低,但講緊加多200隻股票,都要額外搵人去睇住」。
業界正期待滬港通推出後可改善QFII的限制,荷寶中國股票基金經理繆子美認為,直通車額度實際足夠基金建倉及買賣,該行屆時會視乎內地開放情況及支援,考慮為目前的基金加入A股成份。不過正富資產管理財務總監溫鋼城指,滬港通未包括深圳指數,未能涵蓋所有股份,加上內地開放誠意仍未明,不認為市場已有足夠準備迎接MSCI納入A股。

記者:林靜 董曉沂

MSCI變動與基金持股

【小知識】
如果將「指數」視為一張「藥單」,MSCI就是全球最多基金採用的藥單。被動基金(passive fund)一般不主動追求跑贏大市,只會「照單執藥」地根據指數成份股的比重,買齊所有成份股以複製回報。同樣是「執藥」,主動基金(active fund)可按投資理念調整「藥物」比重。
主動型基金需要選擇指數作表現指標,向客戶展示投資組合與指標的差異,對基金經理來說,年終結算時跑輸指標,表現費就會泡湯。為免持倉偏離指數,投資組合要以指標的成份股「打底」,並跟隨投資取向,調校成份股倉位,進行重倉(overweight)、輕倉(underweight),部份基金會用少許倉位,買入非指數成份股炒一轉,以博取跑贏指標。
基金「執漏藥」而未跟貼指數,稱為「追蹤誤差」,指數買賣基金(ETF)均不容許追蹤誤差;主動基金的追蹤誤差上限普遍為2%至8%。一旦基金未能應付買賣A股設限制的難題,追蹤誤差的風險無可能消除。

【壹錘定音】星期一至五,早上8點開咪!
http://hammerout.hk

立即更新《蘋果動新聞》app
https://bitly.com/AppleDailyiOSApp
https://bitly.com/appledailyandroidapp